【医疗】肾内科医疗诊疗规范——第四十三章  慢性肾盂肾炎

 

第四十三章  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chronic pyelonephritis)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间质的慢性炎症及纤维化,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并最终进入终末期肾脏病。慢性肾盂肾炎一般只见于复杂尿路感染。
    【诊断标准】
    慢性肾盂肾炎尚缺乏统一诊断标准,曾经认为急性肾盂肾炎多次发作或持续不愈1年以上,即可诊断慢性肾盂肾炎。近年来认为慢性肾盂肾炎与发病时间并无直接关系,而取决于有无肾盏、肾盂及肾间质的纤维化及相应的肾功能变化。下列标准可供参考。
    1.具备复杂尿路感染特点
    (1)尿路解剖异常,如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输尿管受压、尿路结石等病导致的尿路梗阻。
    (2)尿路功能异常,如神经性膀胱、膀胱输尿管反流等病导致的排尿功能异常。
    (3)尿路留置导管或支架,如留置导尿管,膀胱造瘘,输尿管支架,以及留置肾盂引流管等。
    (4)全身易感因素,如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艾滋病、应用免疫抑制治疗)等。现在认为,无上述复杂尿路感染因素的患者极少出现慢性肾盂肾炎。
    2.具有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
    常见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夜尿增多,尿比重及渗透压降低等),甚至出现肾小管酸中毒(详见第三十八章“肾小管酸中毒”),后期血清肌酐增高。此病的肾小管功能损害比肾小球功能损害出现早,且相对重。伴随慢性肾功能不全常出现高血压及贫血。
    3.影像学检查(如螺旋CT增强扫描)
    可见肾皮质瘢痕及肾盏牵拉、扩张、变形等改变,对诊断意义大。
    仅少数患者具有典型的急性肾盂肾炎病史,而多数患者表现不典型,或呈现间歇性无症状菌尿,或呈现间歇性尿频、尿急等下尿路感染症状,或仅呈现间歇性低热和(或)腰腹部不适。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应尽量去除导致复杂尿路感染的因素,如去除尿路解剖及功能异常、控制糖尿病、纠正免疫功能低下等。
    2.抗感染治疗
    有再发性尿路感染发生时,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详见第四十二章“急性肾盂肾炎”》。
    3.针对慢性间质性肾炎治疗
    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应给予非透析保守治疗,包括纠正贫血及高血压。进入终末期肾脏病时,应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参见第五十三章“慢性肾衰竭”)。
    若出现肾小管酸中毒也应相应处理(详见第三十八章“肾小管酸中毒”)。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