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肾内科医疗诊疗规范——第十八章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第十八章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C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CV - GN)是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相关的肾小球疾病。常见的HCV - GN类型是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性肾炎及膜增生性肾炎。
    【诊断标准】
    1.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性肾炎
    (1)肾病表现 临床呈现血尿、蛋白尿、浮肿、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约1/4患者呈现肾病综合征,约1/4患者呈现急性肾炎综合征。病理检查为膜增生性肾炎表现,但有如下特点与原发性膜增生性肾炎不同:肾小球内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常见小动脉炎及微血栓,电镜检查内皮细胞下可见沉积物,沉积物呈现纤维状、管状或晶格状结构。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染色于肾小球内可发现HCV抗原沉积或(和)免疫电镜检查于肾小球内可发现HCV - RNA。
    (2)全身症状 可出现皮肤紫癜、关节痛、多发性单神经炎与雷诺征。
    (3)实验室检查 血清抗HCV抗体或(和)HCV RNA阳性;血清冷球蛋白阳性;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补体C4及C1q水平严重下降,C3水平正常或轻度降低。
    2.膜增生性肾炎
    临床与病理表现均与原发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相似,但是,患者血清抗HCV抗体或(和)HCV RNA阳性,于肾小球内可发现HCV抗原或(和)HCV RNA,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却无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证据。
    3.其他肾脏病
    文献报道与HCV感染相关的肾损害还有: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等。
    现尚无公认的HCV - GN诊断标准被制定及公布,故目前仅能参考上述表现进行诊断。
    【治疗原则】
    1.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以清除HCV,促进肾病恢复。主要治疗药物如下。
    (1)干扰素类药物 可以应用干扰素α(interferon -α,IFNα)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ylated interferon -α,Peg IFNα)皮下或肌内注射治疗,持续用药12个月。
    (2)利巴韦林类药物 可以单独应用利巴韦林(ribavirin)治疗,但是现在更推荐与IFNα或Peg IFNα联合治疗,抗病毒疗效能显著提高。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率过滤( GFR) <50ml/min时应避免使用此药,否则利巴韦林在体内蓄积可导致溶血性贫血。
    抗病毒治疗适于所有的HCV - GN患者,在肾小球滤过率>50ml/min时推荐用利巴韦林与Peg IFNα进行联合治疗,而GFR< 50ml/min时,仅用Peg IFNα治疗。
    2.免疫抑制治疗
    HCV患者出现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及大量蛋白尿时、或出现进行性肾损害时、或出现重症冷球蛋白血症时,均应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并配合应用下文(2)、(3)、(4)项中的一项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常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0.5~1.0g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续3次)。不推荐使用小剂量激素长期维持治疗。
    (2)环磷酰胺 环磷酰胺用量每日2mg/kg,治疗2~4个月,但是它可能促进HCV复制,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密切检测HCV RNA浓度及肝功能(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3)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ituximab) 近年推荐应用,参考剂量为每周375mg/m2,共用4周,其疗效不亚于环磷酰胺,而初步观察并无明显的促HCV复制副作用。
    (4)血浆置换治疗 参考用法为每周置换3次,每次置换2~3L,共2~3周。
    3.对症治疗
    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应予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排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AT1受体阻滞剂)及调节血脂药物治疗(参见第五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已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还应按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疗法处理(参见第五十三章“慢性肾衰竭”)。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