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肾内科医疗诊疗规范——第五十二章 急性肾小管坏死

 

第五十二章  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小管坏死( 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是由缺血或毒物导致的严重肾损害,病理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临床上出现少尿或非少尿性急性肾衰竭( ARF)。
    【诊断标准】
    1.致病因素
    ATN常有明确病因,主要为如下两方面:①肾缺血,例如严重脱水、失血、休克等;②毒物肾损害,例如肾毒性中西药、动植物毒素、重金属、有机溶剂等。
    2.临床表现
    ATN典型病例常呈现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的临床经过;而轻症病例可以没有少尿期,而直接呈现后面两期。前者称为少尿性ATN,后者称为非少尿性ATN。
    (1)少尿期 出现少尿(尿量<400ml/d),甚至无尿(尿量<100ml/d),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迅速上升,并出现水(常为血容量过多,严重时诱发肺水肿)、电解质(常出现高血钾)及酸碱平衡(常为代谢性酸中毒)紊乱及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肾衰竭症状。
    (2)多尿期 病情恢复后尿量增加,当尿量>400ml/d时少尿期结束,然后一至数日即进入多尿期(尿量> 1000ml/d是进入多尿期标志)。多尿期高峰时尿量可达3000~5000ml/d。多尿期早期SCr仍可继续升高,约需5~7天才开始下降,代谢性酸中毒随之好转。该期易出现血容量不足、低血钾及低血钠等水及电解质紊乱。
    (3)恢复期 此期长达半年至1年,患者尿量及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少数患者(常为老年、病重患者)仍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3.实验室检查
    (1) ATN与肾前性急性肾损害的鉴别 可用表52 -1内各指标帮助鉴别。
    裹52 -1 鉴别急性肾小管坏死与肾前性急性肾损害的尿检验指标

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前性急性肾损害
尿渗透压(mOsm/L)
尿钠(mmol/L)
尿肌酐/血肌酐
肾衰指数(mmol/L)
钠排泄分数(%)
<350
>40
<20
>2
>2
>500
<20
>40
<1
<1

    注:肾衰指数=尿钠( mmol/L) ×血肌/尿肌酐
    钠排泄分数=尿钠×血肌酐× 100%/血钠×尿肌酐
    另外,做尿常规化验时,ATN显示比重<1.015,可有轻度蛋白,少量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颗粒管型;而肾前性急性肾损害显示比重>1. 020,蛋白及镜检皆阴性。
    (2)高分解型ATN与非高分解型ATN的鉴别 ATN还能根据下列检验指标区分为高分解型及非高分解型。患者每日SCr上升>176.8μmol/L(2mg/dl),BUN上升>14. 3mmol/L(40mg/dl),血钾上升>1mmol/L,血碳酸氢根(HCO-3)减少>2mmol/L即为高分解型;否则为非高分解型。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见ATN患者的双肾体积增大或正常。
    5.病理学检查
    ATN的典型病理表现为弥漫或多灶状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崩解及脱落,肾小管腔内可见细胞碎屑。严重时肾小管基底膜裸露。另外,还常能同时见到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
    但是,某些轻症患者常见不到上述典型病理表现。
    【治疗原则】
    ATN各期的治疗原则如下。
    1.少尿期
    如果没有条件进行透析治疗时,应该:①严格按照“量出为入”的原则控制液体摄入,即每日液体入量=显性失水量+不显性失水量-内生水量,平时情况下不显性失水量与内生水量的差值约为500ml。②积极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尤其应防治高钾血症,详见第五十三章“慢性肾衰竭”)。③在保证热卡达到125.4~146.3kj/(kg·d),即30~35kcal/(kg·d)前提下限制蛋白质入量达0.6g/(kg·d)。
    如果有透析治疗条件而且达到透析指征时(详见第五十一章“急性肾损伤”)应及时进行透析(包括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透析治疗能有效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并清除尿毒素。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后即不再限制蛋白质入量。
    2.多尿期
    进入多尿期后要特别注意防止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及低钠血症)。多尿期早期,SCr仍可继续升高,约5~7日后才下降,已行透析的患者SCr下降前不要急于停止透析。病情重少尿期长的患者,进入多尿期后往往较衰弱,容易继发感染,要注意防治感染。
    3.恢复期
    无需特殊治疗,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患者应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并定期到医院化验肾功能(包括肾小管功能),看肾功能是否最后恢复正常。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