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血液内科医疗诊疗规范——附录五 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难治性)中国诊疗指南

 

    (2011年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一、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诊断标准
    1.复发性AML诊断标准
    NCCN 2011年将白血病复发定义为完全缓解(CR)后外周血重新出现白血病细胞或骨髓原始细胞>0.050(除外其他原因如巩固化疗后骨髓重建等),或髓外出现白血病细胞浸润。
    2.难治性AML诊断标准
    ①标准方案诱导化疗2个疗程未获CR。②第1次CR后6个月内复发者。③第1次CR后6个月后复发、经原方案再诱导化疗失败者。④2次或2次以上复发者。⑤髓外白血病持续存在。
    二、难治复发AML治疗策略
    难治性白血病的主要原因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受。白血病细胞耐药分为原发耐药(化疗前即存在)和继发耐药(反复化疗诱导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
    难治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
    (1)使用无交叉耐药的新药组成联合化疗方案。
    (2)中、大剂量的阿糖胞苷(Ara - C)组成的联合方案。
    (3)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4)使用耐药逆转剂。
    (5)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生物治疗等。
    后两种方法由于疗效有限或尚处于试验阶段,暂归为临床试验方法。
    三、难治复发AML治疗方案
    (1)使用与原方案无交叉耐药的新药组成化疗方案或加大药物剂量。如将柔红霉素( DNR)换为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克拉霉素(Acla)或米托蒽醌(Mitox),或加用原治疗方案中未用过的药物如高三尖杉酯碱( HHT)、氟达拉滨(Flu)、足叶乙苷( Vp16)、吖啶类(AMSA)或联合应用三种化疗药物等。
    (2)中、大剂量Ara -C并联合一线药物或新药。利用其不同作用机制协同作用增强化疗效果。
    (3)预激方案:改变治疗策略,利用G- CSF使处于G0/G1期的细胞进入增殖期,有利于化疗药物将其杀灭。
    (4)选择化疗方案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以及早、晚期(6个月以内或以上)复发等因素。
    ①年龄<60岁:考虑用①FLAG方案。②中、大剂量Ara -C联合DA/Mitox/Acla/Vp16。③HHT +Ara -C+蒽环类药物。④预激方案。⑤新药试验。停药6个月后复发者可以再次使用原先有效的方案,如IDA +Ara -C等。
    年龄>60岁:临床试验、积极的支持治疗或预激方案。停药6个月后复发者可以再次使用原先有效的方案。
    (5)方案举例
    ①FLAG方案:Ara -C+Flu +G- CSF(GM - CSF):G- CSF(GM - CSF) 200μg/(m2·d),第0~5天;Flu 30mg/m2,第1~5天;Ara -C 1~2g/m2,Flu用后4小时使用,第1~5天,静脉滴注3小时。
    Flu是一种腺苷类药物。FLAG方案是在Flu+Ara -C的基础上加用G- CSF组成的,是目前治疗难治复发性AML高效、耐受性较好的方案。
    ②CAG方案:G- CSF(GM - CSF) 150μg,每12小时1次,第1~14天;Acla20mg/d,第1~4天;Ara-C 20mg/m2,分两次皮下注射,第1~14天。
    ③HAA方案:HHT 2mg/(m2·d),第1~7天(或HHT 2mg/(m2·d),每日2次,第1-3天);Ara -C 100~200mg/( m2·d),第1~7天;Acla 20mg/d,第1~7天。
    ④HAD方案:HHT 2mg/(m2·d),第1~7天;Ara-C 100~200mg/(m2·d),第1~7天;DNR 40mg/(m2·d),第1~3天。
    ⑤含中、大剂量Ara -C的方案:Ara-C 1~3g/m2,每12小时1次,第1、3、5、7天,联合DNR 45mg/m2或IDA 10mg/m2,第2、4、6天或Mitox或Vp16。或Ara -C2-3g/m2每12小时1次,第1~6天。
    ⑥ME方案:Mitox 10mg/m2,第1~5天;Vp16 100mg/m2,第1~5天。
    难治性白血病生存期短、预后差。对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CR后应尽早进行异基因HSCT。如果经过2个疗程仍未达CR,可以直接进行HSCT。HSCT不仅通过大剂量预处理杀伤白血病细胞,更重要的是通过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效应清除白血病细胞。
    注:难治AML的治疗方法同早期复发AML;CAG方案中Acla可以延长到第7~8天;所有年轻的复发难治性白血病患者,CR后应尽早进行异基因HSCT。早期复发以6个月为标准,NCCN2011指南早期复发定义为12个月内。
    参加指南讨论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王建祥、肖志坚、秘营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李军民);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洁);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王健民);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沈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黄晓军、江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邹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林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陈苏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医院(王椿);广东省人民医院(杜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周剑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林凤茹);河南省肿瘤医院(宋永平);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广森);解放军总医院(于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任汉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艳);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王季石);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连生);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梁英民);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陈协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胡建达);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国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芳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建勇);安徽省立医院(孙自敏);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纪春岩);山东省立医院(王欣);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孟凡义);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赖永榕)。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