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抗美援朝

[align=center]抗美援朝
  
文章来源:互动百科 [/align]  

1 基本资料
2 战争简介
3 历史背景
3.1 南北双方军事的组建
3.2 战前事件
4 原因
5 经过
5.1 朝鲜人民军的进攻
5.2 联合国军的攻击
5.3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击
5.4 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
5.5 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
6 序列
6.1 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
6.2 联合国序列
6.3 抗美援朝战争停战前
7 统帅名单
7.1 中方
7.2 美方
8 停战谈判
8.1 第一次停战谈判
8.2 协议的达成
9 米格走廊
10 战后
10.1 战俘
10.2 破坏
10.3 各参战国、参战军队及伤亡人数
11 中国牺牲英雄
12 大事记
12.1 1950年
12.2 1951年
12.3 1952年
12.4 1953年
13 对各国影响
14 历史意义
15 相关评价
16 影音作品
16.1 中国
16.2 韩国
16.3 朝鲜
16.4 美国
17 纪念场所
17.1 抗美援朝纪念馆
17.2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图片(1) 讨论 知识魔块   分类树
分享 完善词条
  新知社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QQ空间 网易微博 开心001 天涯 飞信空间 MSN 移动说客
  
    前言
    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多指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有力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一.抗美援朝 - 基本资料
    本次战争不同的称谓
    英文:Korean War
       欧美、南洋、港台: 韩战(Korean War)
    中国大陆: 抗美援朝;朝鲜战争
    韩国: "한국전쟁(韩国战争);육이오 사변(6.25事变);
    朝鲜: 조국해방전쟁(祖国解放战争)
    中国所称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战争。
    战争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美国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为标志。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

    二.抗美援朝 - 战争简介
    朝鲜人民军攻占汉城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联合国会员国要派兵随从美国军队入朝。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75000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此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10月1日,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
    东北边防军警惕地守卫在边防线上
从8月27日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从10月25日至12月24日,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歼敌5万余人,于12月6日收复平壤,并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7日,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歼敌1.9万多人。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军又发动第四次战役,歼敌7.8万人。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发表讲话,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由美军第八军军长李奇微接任。4月22日至6月10日,志愿军又取得第五次战役的胜利,共歼敌8.2万余人。
    1951年7月10日,联合国军方面和中朝方面在朝鲜开城首次举行谈判。美国在谈判桌上进行政治讹诈,要求将军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控制的三八线以北地区。以后朝鲜战场出现了谈谈打打的复杂局面。8月18日,美军集中8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接着又于9月29日发动了秋季攻势。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实行所谓“绞杀战”,对中朝人民军队后方和后方运输线实行大规模的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企图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前线粮食弹药的供给,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谈判条件。经过中朝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到10月下旬便粉碎了敌人的攻势,共歼敌25万人。
    1952年初,美军违背国际公约,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撒布大量带有鼠疫、霍乱、伤寒和其他传染病的动物和昆虫,企图以所谓的“细菌战”从根本上削弱中朝军民的战斗力。2月24日,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发表声明,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坚决声讨并制止美军撒布细菌罪行。3月8日,周恩来发表声明,抗议美国政府使用细菌武器和侵犯中国领空。为了战胜美国的细菌武器,中朝两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开展防疫卫生运动,采取种种措施,动员一切可能的人力、物力、药力扑灭带菌毒虫。美国的细菌战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极大公愤,使美国完全陷于世界人民的声讨、审判的被告地位。4月28日,“细菌将军”李奇微下台,由美军上将克拉克接任“联合国军总司
    朝鲜人民军抗击美军的进攻令”。美国的“细菌战”遭到失败。
    1952年6月23日,美国空军大规模轰炸了中国境内的鸭绿江水电厂。7月11日,美国空军对北朝鲜和平城市平壤进行轰炸扫射。中国各地掀起了抗议声讨活动,揭露和抗议美国这一暴行。美国企图阻挠中朝战俘全部遣返,并对其俘获的中朝人员施行极其野蛮的摧残和迫害,引起了中朝人民的极大愤慨。1952年2月至10月,《人民日报》多次发表社论和声明,揭露和谴责美军迫害战俘的罪行。全国人民也积极掀起了抗议活动,要求全部释放战俘。
   为了挽回败局和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国的谈判条件,克拉克于1952年10月14日发动了上甘岭战役。美军先后投入6万多人的兵力,出动3千架飞机和170多辆坦克,动用18个炮兵营,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激战中,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了200万发炮弹和5千枚炸弹,发动了900多次冲锋。但是,志愿军战士,守住了阵地。此战役志愿军歼敌2.7万人。1953年5月中旬到 6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配合停战谈判,先后发动两次进攻性作战,歼敌4万余人。7月13日,中朝人民军队发起金城战役,歼敌5万余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
   美国在形势更加不利的情况下,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其中美军39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20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无数。至此,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三.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着长白山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金日成(右)、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朝鲜半岛一直都是朝鲜民族祖先的居住地,并建立过多个国家。此外,周边民族亦不断迁入朝鲜半岛,并渐渐溶入朝鲜民族中。17世纪以来,统治朝鲜半岛的李氏朝鲜是清朝的册封国,定期向清朝朝贡。19世纪,日本国力变强,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并最终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将清朝势力赶出朝鲜半岛。1904年,日本又与俄国因为韩国(1896年大韩帝国成立,朝鲜改称韩国)爆发了日俄战争,并战胜俄国,从而彻底控制韩国。后来日本在韩国设置了朝鲜总督府,将其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国首先在开罗会议提出朝鲜独立的主张,后来美国和苏联又在德黑兰会议上同意朝鲜半岛在“适当的时候”应实现独立。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即三八线)为界,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北的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的认可。8月24日,苏军占领北部后在三八线停止了进军[16],9月8日美军占领了南部。三八线以北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57%,人口占总人口的40%,南部面积占总面积的43%,人口占60%。朝鲜半岛北部为工业区,南部则是主要的粮食产区。美国一开始在南部地区任用日本殖民时期的行政人员,激起了朝鲜人的不满,之后美国驻军开始使用不了解当地情况的美国人替代日本人,受到朝鲜人民的反对。北部地区则以金日成为首成立了朝鲜劳动党(由朝鲜共产党和新民党合并而成),并在1946年2月8日成立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管理朝鲜半岛北部事务。
    1947年11月14日,美国将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在苏联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问题抵制联合国的情况下,联合国通过大会决议,决定由联合国朝鲜临时委员会(后改称联合国韩国问题委员会)监督,在美苏管辖区同时举行选举,然后美苏军队撤出朝鲜半岛,由当地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此后苏联拒不承认这一决议,并拒绝委员会进入其管辖的朝鲜半岛北部。1948年5月,美军以联合国的名义坐镇朝鲜半岛南部,开始进行选举,而南方的左翼组织抵制这次选举。8月15日,亲西方的李承晚(이승만)当选总统,接替了自1945年以来在朝鲜半岛南部执政的左派政府。1948年8月大韩民国宣布建国。联合国随即接纳他为联合国成员国。9月9日,北方选举了金日成为国家主席,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立即予以承认。
    由此,朝鲜半岛形成了两个意识形态上敌对的政权。但根据历次大韩民国宪法以及历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都认为朝鲜半岛上只存在一个国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国家统一是双方努力追求的目标。
    南北双方军事的组建
当时的韩国军队武器匮乏,没有重炮、坦克以及空军,军官多为二战时期日本或满洲国军事学校出身,如后任总统的
    李承晚(左)朴正熙,历任师长、军长、参谋总长的白善桦等。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1950年1月所发表的讲话中,将朝鲜半岛排除在美国的防御范围之外。美国远东军队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在接受访问时,也将朝鲜半岛和台湾划在美国在东亚的防御范围之外。而副国务卿迪安·鲁斯克(Dean Rusk)在6月20日接受国会质询时也表示战争不太可能爆发。
    朝鲜1948年2月精心准备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朝鲜人民军。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很快就建立起了有效的步兵、摩托化旅和边防警察,而苏联还向朝鲜人民军提供了大量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从1946年起苏联就培训了几千名朝鲜军官,每个师还配约有十五名苏军顾问,再加上大批曾在中国东北与中国关内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朝鲜族和朝鲜籍官兵,朝鲜人民军的实力确实是韩国所无法匹敌的。与一般的看法不同,虽然北方在人力方面的得到的援助较南方为多,但扩军时仍然需要大量动员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参军的人员入伍。在战争爆发前,朝鲜和韩国方面的军事力量对比为:兵力2:1,火炮2:1,机枪7:1,半自动步枪13:1,坦克6.5:1,飞机6:1,朝鲜人民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46师改称朝鲜人民军第5师。166师改称为第6师,156师改称为第7师。朝鲜人民军的第2师师长崔贤、参谋长许波、第4师师长李权武、第6师师长方虎山、第7师师长崔仁、第3师参谋长张平山、第3师16团团长崔仁德等人都是解放军干部。
    战前事件
    1950年5月,韩国进行了新的一轮大选。李承晚总统的政党只保住了210个席位中的22席。
    1950年6月7日,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向朝鲜半岛南北人民发出呼吁,要求在8月5日至8月8日在全朝鲜半岛举行大选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并且号召为此目的于6月15日至6月17日在海州市召开协商会议。6月11日,朝鲜三名代表越过三八线,打算向韩国各政党领导人递交和平统一国家的呼吁书,被韩国政府逮捕。

    四.抗美援朝 - 原因
    1:美国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3:斯大林承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
    4:朝鲜正处于内战期,美国公然干涉朝鲜内政。

    五.抗美援朝 - 经过
    朝鲜人民军的进攻
   (1950年6月25日-9月15日)
    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至9月15日的进攻 战争爆发
    1950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密访问中国北京,他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泽东通报了对朝鲜战争争的意图,而毛泽东认为此时打仗时机不好。斯大林随后给毛泽东电报,希望他调几个师的兵力到东北,布防于丹东-沈阳一线。毛泽东要求苏方提供几个师的武器,斯大林回复称装备问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但要求中方尽早布置兵力。而当6月25日战争爆发时,毛泽东并未事先得到消息,这点和美国一样。
    但朝鲜方面则称,李承晚在美国操纵下突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中国官方媒体也一再宣称此观点,称朝鲜战争是1950年6月27日由美国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而挑起的。当时韩国国军三分之二的军队尚未进入战备状态,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三天之后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就失守了。
联合国的参与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提交了动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队帮助韩国抵抗朝鲜军队的入侵。在苏联代表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成员国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况下,动议以13对1(南斯拉夫投了反对票)的表决结果得到通过。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韩国国军均归驻日的美军远东军指挥,麦克阿瑟上将为美军远东军司令。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应
    在7月初,得知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消息后,周恩来明确向斯大林表明,中国会在东北集结9个师,如果朝鲜人民军被打败,会迅速派遣部队入朝帮助朝鲜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进行作战。7月7日东北边防军正式组建,并确定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一名称。
    联合国军的攻击
   (1950年9月15日-10月25日)
    仁川登陆
    在战争初期,朝鲜军队节节胜利;6月28日,夺取汉城;7月20日,占领大田;7月24日,占领木浦;7月31日,则占领了晋州,联合国军被一直逼退到釜山附近的洛东江一带。此时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下达了死守釜山环形防御圈的命令,不得再后退。8月6日,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与其他高级军官会面,并说服他人实施风险很大的仁川登陆计划。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成功9月15日,麦克阿瑟登上旗舰麦金利山号亲自督战,在美英两国三百多艘军舰和五百多架飞机掩护下,美军第十军团成功登陆仁川,从朝鲜军队后方突袭,切断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一线,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岛屿。9月22日,撤退到釜山环形防御圈的联合国军乘势反击;9月27日,仁川登陆部队与釜山部队水原附近会合,一日之后重夺汉城。
    美军越过三八线
    侵略者的老路北纬38度线,这是一条政治上的划线,而非地理划线因战事进展极其顺利,将朝鲜人民军赶回三八线以北的计划产生大幅改变。麦克阿瑟将军要求乘胜追击,将共产主义势力逐出整个朝鲜半岛。9月27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与总统杜鲁门都同意了麦克阿瑟的建议,但是总统要求麦克阿瑟:只有在中国大陆和苏联都不会参战的情况下才可攻击朝鲜,这仅是一场“有限度的战争”,美国单方绝不愿再掀起世界大战。麦克阿瑟信誓旦旦的表示,中国大陆在百业待举之际,绝不可能介入朝鲜半岛战事。次日,美军部队进逼三八线;10月1日,韩国第一批部队终于进入朝鲜作战。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将第四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中的朝鲜族和朝鲜人为主的部队以师为单位按金日成的要求转交给朝鲜,构成朝鲜人民军步兵主力。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亲自到北京见毛泽东,取得毛泽东的赞同发动统一战争,唯确切日期可能没有告知。战争爆发后,中国大陆在7月13日即成立东北边防军,抽调4个军及炮兵部队,积极备战。8月5日,毛泽东电告东北边防军领导,要求在8月底完成作战准备,在9月上旬能够出动至朝鲜参战。此时,朝鲜军还在朝鲜半岛南部洛东江一带作战,联军仅守住釜山防卫圈一小块地区。
    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局势逆转,北京几乎每天都通过广播警告美国,如果跨过三八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会出兵。9月30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在政协国庆大会上发表措辞强硬讲话;10月3日凌晨,美国部队大规模进入朝鲜前,周恩来召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要他转告美国政府:“若美军跨过三八线,侵略北朝鲜,我们不会坐视不顾”,美国总统杜鲁门视这段讲话为对联合国的“外交讹诈”,而没有予以重视。
    中国大陆方面虽作出强硬声明,但是高层领导人内部意见却不一致,大部分倾向于不参战,因为中国历经多年战乱,百废待兴,卷入这场战争对国家发展不利。前苏联解密档案表明,斯大林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首脑指示北京派兵介入,但是直到10月初,北京政府仍未对参战与否做出最后决定。周恩来赴莫斯科跟苏方讨论参战问题。10月4日,中国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奉命抵北京商讨朝鲜问题;10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最终决定介入朝鲜战争。朝鲜如被占领,将会更直接威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利益。北京十分顾虑麦克阿瑟是否有可能在取得朝鲜半岛后继续向北进军,威胁到中国共产党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而且,一个与中国大陆有长达1000多千米边界线的国家被资本主义阵营统治,也是很大的威胁。而如果朝鲜亡国,中国势必要让金日成在东北设立流亡政府,但这对中国十分不利,因为这将为美军进军东北提供强有力的借口。同时,由于美国发表“台湾地位未定论”,美军进入台湾海峡,迫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止了进攻台湾的渡海战役,让北京当局倍感来自美国的威胁。基于这些理由,北京当局最终决定出兵朝鲜半岛,协助金日成作战。
    10月7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所部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为进入朝鲜境内作战积极准备,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率先从辑安(今集安县)渡鸭绿江入朝作战。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美军大举进攻前,与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面。麦克阿瑟保证不会进入中国大陆,并同时还认为战事将在感恩节前结束,称要让美国士兵回家过这个传统节日。
    中国人民军志愿军10月11日,韩国国军占领元山;10月19日,美军进占平壤,朝鲜政府迁往江界市。同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已跨过鸭绿江,但当时美军还不知道具体情况。韩国国军陆军第六师的部队已进抵鸭绿江畔楚山郡,同时,中国政府宣称美国空军飞机多次轰炸丹东市附近的机场与交通线。
    中国人民军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在1950年10月25日打响。当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突然对联合国军发起突袭战,用了一个多小时便替朝鲜夺回了温井,并称“歼灭了所有侵略军”。此次战役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开始。北京政府将这场战争定义为“为援助危难的友好邻邦和保家卫国而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击
    (1950年10月25日-1951年5月23日)
      占领汉城的朝鲜人民军向美军开火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1月8日的进攻  
美军支援韩国155mm自行火炮,事实上当时联军对中朝军装备有绝对优势,火炮优势40比1中国政府高层在10月初对是否要派兵入朝参战长久不能决定,派兵计划一直没有执行。10月8日,周恩来和俄语翻译师哲自北京前往莫斯科;10月11日,在黑海的阿布哈兹区的阿德列尔休养所同林彪与斯大林讨论了朝鲜问题。双方就该问题达成协议,两国同意不出兵,准备让金日成到东北组建流亡政府。不过经毛泽东与其他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高层讨论决定最终还是出兵参战,但要求苏联方面最迟在两个半月内提供空军掩护,还要负责各主要城市的领空安全。斯大林最后也在17日同意了请求。
    决策形成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曾研究过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并初步拟定了“支援军”的名义。黄炎培认为支援军,就是派出去的,容易让国际认为中国对美国宣战。因此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号。表示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跟美国宣战,是人民志愿支援朝鲜。虽然名称为志愿军,但实际是现役部队整建制地参战。总司令彭德怀更打趣说:“什么志愿军,我就不是志愿的!”当时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改编而成。战争初期,这一名称让联合国军误以为这不过是一只小规模的志愿者队伍。[来源请求]后来联合国军弄清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成建制的正规部队,只是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号后,也愿意承认“志愿军”这一名称,以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避免将战争升级。
    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第一次反击战。这次战役共歼敌1.5万余人,将疯狂进攻的美国侵略军及仆从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取得了初战的重大胜利。
   “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后,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于1950年10月初,以10个师另1个旅、1个空降团共13万余人的兵力,在其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下,越过三八线。19日占领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大举进犯,企图于感恩节(是年为11月23日)以前占领全朝鲜。
10月19日晚,中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港登陆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开始秘密渡过鸭绿江,夜行昼伏,开赴朝鲜前线。原定计划是进至龟城、德川、五老里一线构筑阵地,组织防御,先站稳脚跟,尔后再组织反攻。这时,侵朝美军仍判断中国人民不会出兵朝鲜,继续在东西两线,各自分兵多路向中朝边境冒进,其前锋已进至或迫近志愿军的预定防御线。志愿军立即决定:改变原定作战计划,继续隐蔽开进,采取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以突然动作,歼灭冒进之敌,粉碎敌人进攻。其基本部署是:集中主力5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寻机先打韩国军,后打孤立之美、英军,另以2个师于东线黄草岭、赴战岭地区组织防御,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保障西线主力翼侧安全。
    10月25日,西线各路“联合国军”先后进至博川、云山、熙川一线,先头部队已占领古场洞并继续向鸭绿江边之楚山前进。志愿军一部进至温井西北两水洞地区,发现北犯之韩国军第6师的先头部队,随即以伏击战法歼其1个营和1个炮兵中队,当夜又攻占温井,从此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10月26日,“联合国军”继续分路北犯。韩国军第6师第7团一部进占鸭绿江边之楚山,并炮击中国边境,28日撤回古场洞。29日,志愿军在古场洞地区歼灭韩国军1个团的大部,在温井以东龟头洞地区歼灭韩国军4个营的大部,同时对进至云山之敌构成了三面包围,并占领了熙川。这时,“联合国军”虽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但认为是“象征性的出兵”,仍未放弃其进攻企图,一面调整部署,一面继续北进。根据上述情况,志愿军决心以1个军由熙川沿清川江实施战役迂回;正面各军向北犯之“联合国军”发起攻击。11月1日,志愿军对进至云山地区之美骑兵第1师、韩国军第1师各1个团发起进攻,激战至2日,攻克云山,歼其大部。此时,志愿军由熙川实施战役迂回的1个军在打破敌人拦阻以后,已进至院里地区,对“联合国军”翼侧构成严重威胁。西线“联合国军”被迫于3日开始全线撤退。志愿军各部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联合国军”被迫全部撤退至清川江南岸和德川、宁远以南地区暂时转入防御。志愿军遂于5日停止进攻,结束第一次战役。
   志愿军在东线的2个师和朝鲜人民军一部,在黄草岭、赴战岭地区阻击韩国军首都师、第3师和美军陆战第1师的猛烈进攻,有力地配合了西线的作战。
    这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英勇奋战,共歼灭“联合国军”1.5万余人,粉碎了“联合国军”感恩节以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并将其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获得初战胜利,从而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的经验,增强了胜利的信心,为之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次战役
    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鲜北部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此役是在第一次战役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针当时战场的实际情况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的心里状况,采取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方针,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共歼“联合国军”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敌占地区,并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延安、瓮津两半岛,迫敌退到三八线以南转入防御,沉重地打击了 敌人的气焰,初步扭转了朝鲜半岛的战局。
   “联合国军”遭到中朝人民军队第一次战役的打击,被迫撤退到清川江以南后,虽已发觉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但认为志愿军参战兵力不过六七万人,“不是一个不可侮的势力”。于是,当志愿军停止战役进攻之后,即迅速调整部署,集中5个军20余万人的兵力,从东西两线发动新的进攻,企图迅速歼灭中朝人民军队,占领全朝鲜。其部署是:西线,美第8集团军指挥8个师(含韩国军4个师)3个旅另1个团的兵力,向朔州、碧潼方向实施主要进攻;东线,美第10军指挥5个师(含韩国军2个师)的兵力,以江界为主要目标,分别向江界、惠山镇及图们江进攻。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心利用美军恃强骄傲情绪,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将敌诱至预定战场,尔后突然发起反击,在运动中歼灭敌军,粉碎敌军进攻,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地区。战役部署是:西线,集中主力6个军18个师向敌军主要集团实施反击,首先以2个军从敌右翼侧薄弱部打开战役缺口,尔后实施战役迂回,断敌退路,配合正面4个军从运动中各个歼敌;东线,以新入朝参战的第9兵团3个军于长津湖地区,在运动中分割歼灭进攻之敌。
    1950年11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以一部兵力进行试探性进攻。志愿军故意示弱,按照预定计划节节抗击,逐步地向预定战场转移。“联合国军”以为志愿军的逐步后撤是“怯战败走”,于是,从24日开始在全线发起所谓“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大举向北进攻。25日,其西线部队进至定州、泰川、云山、新兴洞、丰田里(宁远北)一线;东线部队进至长津湖地区之柳潭里、新兴里地区以及鸭绿江边之惠山镇。兵力愈加分散,侧翼明显暴露。志愿军趁敌立足未稳,西线于25日黄昏,东线于27日黄昏先后发起反击。
    彭德怀率先进入朝鲜与金日成商谈作战问题西线,中国人民志愿军经一昼夜激战,位于左翼的2个军将德川、宁远地区的韩国军第 7和第8两师大部歼灭,打开了战役缺口,随即分向价川和顺川、肃川方向实施战役迂回。正面各军则分向博川、宁边、价川方向勇猛突击。此时,“联合国军”为堵住其被打开的战役缺口,迅速以位于顺川的美军骑兵第1师和位于价川的土耳其旅,分别向新仓里和德川方向增援。28日晨,志愿军向价川以南实施战役迂回的1个师,以14个小时前进70余公里的速度,按时到达三所里并随即以一部兵力占领龙源里,切断了美军从价川向南逃跑的退路,从而动摇了“联合国军”的整个部署,志愿军正面部队抓住这一战机,乘势向安州、价川方向迅猛攻击。29日,“联合国军”为摆脱危局,被迫开始全线撤退,同时急令美骑兵第 1师及英第29旅各一部由顺川向北猛攻三所里地区,企图打开美第9军逃跑的道路。位于三所里、 龙源里的志愿军1个师在敌人南北夹击情况下,顽强战斗,守住了阵地。志愿军部队随即在价川、龙源里、三所里地区展开追堵围歼战,给予美军第2师、土耳其旅以歼灭性打击,并重创美军第25师和骑兵第 1师。12月1日美军第9军被迫丢掉辎重装备向安州方向撤退。3日西线“联合国军”向三八线实行总退却。 中朝人民军队于12月6日收复平壤,并以一部继续向三八线推进。 志愿军入朝后向敌后迂回东线,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1月27日黄昏开始反击,当夜即完成对新兴界、柳潭里、下碣隅里地区的美军陆战第1师及第7师部队的分割包围,并占领下碣隅里以南之富盛里,切断了古土里以南美军与被围之敌的联系。28日起,“联合国军”为打通联系,摆脱不利态势,在大量飞机、坦克支援下,进行了持续数日的接援与突围。志愿军分别在柳潭里以南之死鹰岭地区和下碣隅里以南富盛里地区,与“联合国军”展开激战,并歼灭了由古土里北援之美英军约1000人。12月1日,新兴里之美军第7师第31团、第32团的 1个营及师属炮兵营除少许人员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东线“联合国军”开始动摇,被围于柳潭里之美军陆战第 1师主力在大量飞机及坦克支援下,集中全力进行突围,战至12月3日,一部被歼,大部?又料马儆缋铩?6日,退集于下碣隅里地区的美军陆战第1师主力和第7师一部,在大量飞机、坦克掩护下开始突围。志愿军进行了阻击和追击。12日,美军突围部队在美军第3师接援下,逃至五老里。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各一部继续尾追,17日占领咸兴,24日收复兴南。此时活动于敌后的朝鲜人民军已收复元山,“联合国军”被迫从海上撤退。至此,战役全部结束。
    在战役过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组成的游击支队渗透到敌后,会同在敌后作战的朝鲜人民军一部,主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对战役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奋战40余天,歼灭“联合国军”3.6万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除襄阳),解放了三八线以南之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并迫使“联合国军”转入防御,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
    第三次战役
    志愿军第38军一部在飞虎山与敌军作战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对占领朝鲜三八线阵地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实施的进攻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三次战役。经七昼夜的连续进攻,歼敌1.9万余人,挺进80至110公里,前出到三七线附近,解放了汉城,粉碎了美国及仆从国在联合国玩弄的“停战”阴谋及守住三八线,争取时间准备再次北犯的企图。进一步扩大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加深了敌人内部的矛盾。
    1950年12月,“联合国军”在中朝人民军队的打击下,被迫撤至三八线附近地区后,积极调整部署,企图利用既设阵地进行防御,以争取时间重整军队,再大举北犯。其用于防御的兵力,共13个师另3个旅约20余万人,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M.B.李奇微指挥,成两个梯队展开,第1梯队为韩国军8个师和土耳其旅,其余部队为第2梯队和预备队。防御重点为议政府和汉城地区。
    中朝人民军队为了不予“联合国军”以喘息之机,决心集中9个军(军团)27个师和2个炮兵师,共31万余人,立即发起第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并歼敌一部。
    志愿军某部攻入平壤市区1950年12月31日,中朝人民军队利用除夕之夜,经过短促炮火准备后,全线发起进攻,迅速突破了“联合国军”的防线。志愿军右集团 4个军和在其右翼的人民军1个军团,在东场里、高浪浦里至永平地段突破“联合国军”防御后,即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至1951年1月2日拂晓,突入其防御纵深达15~20公里,前出到议政府以北之汶山、仙岩里、场巨里地区;南朝鲜军第1和第6师惧怕被歼,仓皇南逃。志愿军左集团2个军,在永平至马坪里地段突破“联合国军”防御后,1月1~2日在加平以北修德山、上下南淙地区歼灭南朝鲜军第2师2个团和第5师1个团大部,并先后占领加平、春川。在东部战线实施进攻的人民军2个军团各一部,于战役发起前先行越过三八线,向洪川、横城方向实施渗透迂回,前出到“联合国军”侧后洪川西南的新岱里地区,迫使南朝鲜军第3师南逃;战役发起后,主力乘势继续向洪川、横城、原州方向发展进攻,有力地配合了主要方向的作战。
“联合国军”在遭到沉重打击后,于1月2日开始放弃议政府、加平、春川第二道防线,节节后撤。中朝人民军队乘胜扩张战果。1月3日在高阳、议政府以西地区歼灭英第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英第8骑兵(坦克)团直属中队,1月4日在议政府以南水落山歼灭美军一部,并解放汉城,5日渡过汉江。至8日,占领了水原、利川、骊州、原州一线。此时,“联合国军”已撤至三七线南北之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之线。中朝人民军队察觉敌人节节撤退是企图诱我深入,待机反扑,为避免陷于不利地位,遂于1月8日停止追击,战役即告结束。
    此次战役,中朝人民军队连续作战7昼夜,前进80~110公里,歼敌1.9万余人,解放汉城,粉碎了“联合国军”固守三八线既设阵地、整顿败局、准备再犯的企图,进一步加深了敌人内部的矛盾及失败情绪,扩大了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
    第四次战役
    1950年11月,美军士兵向志愿军缴械投降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朝鲜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四次战役。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利用中朝军队休整之机发起反扑。中朝军队经过21天的汉江南岸坚守防御与横城地区的反击作战和62天机动防御作战,歼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7.8万余人,掩护了中国新入朝部队的开进、集结和展开,为下一次战役的准备赢得了时间,并初步取得了在优势装备之敌进攻面前实施防御作战的经验。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中朝人民军队第三次战役的打击下,丢失汉城,败退至三七线附近地区,内部矛盾加剧。为了挽回其失败的影响,缓和内部矛盾,稍事整顿,即乘中朝人民军队转入休整之际,集中16个师另3个旅、1个空降团和大量航空兵、炮兵、坦克兵,共23万余人,发起新的进攻,企图重占汉城,将中朝人民军队压回到三八线以北地区。这次进攻,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M.B.李奇微统一指挥,采取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以其主力置于西线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在东线实施辅助突击。
    1951年1月15日,“联合国军”以一部兵力开始进行试探性进攻。此时,中朝人民军队主力正在汉城以北之议政府、加平、金化地区休整,志愿军后续兵团尚未入朝。25日,西线“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集中6个师又3个旅,在大量航空兵、炮兵、坦克的支援下,由水原至骊州地段首先发起进攻。随后,东线“联合国军”于31日以韩国军为主,集中8个师由原州、武陵地段分向砥平里、横城、春川方向发起进攻。为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集结,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中朝人民军队决定以志愿军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组成西集团,在西线抗击敌人主要进攻集团;以志愿军4个军组成中央集团,以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组成东集团,在东线寻敌弱点,实施反击。
    志愿军翻过海拨1000多米的高山,包围柳潭里之敌西线,丘陵、平原交错,又时值严冬,江河封冻,便于机械化部队行动,而不便防守。位于该线防御的中朝人民军队西集团,在地形不利,兵力和装备处于劣势,部队没有休整的情况下,依托临时构筑的野战工事,抗击“联合国军”在大量航空兵、炮兵和坦克支援下的凶猛进攻,战斗异常激烈。至2月7日,将进攻之敌阻止在汉江以南的内飞山、文衡山、武甲山、杨子山一线,使“联合国军”14昼夜只前进18公里,并付出很大的伤亡代价。这时,汉江已开始解冻,汉江以南作战地幅狭小。西集团为避免背水作战,于当日夜晚,将汉江西段2个军的主力撤至汉江北岸组织防御,而留一部兵力坚守南岸桥头阵地;将在汉江东段担任防御的1个军仍留于汉江以南坚守原阵地,以继续钳制敌人主要进攻集团保证东线反击作战的顺利进行。
    此时,在东线进攻的“联合国军”,已进至砥平里、横城一线,并继续向北进攻。2月9日,韩国军第8和第5两师突进至横城以北约 10公里,态势突出,翼侧暴露。中朝人民军队决心乘此有利时机,采取正面突破、两翼迂回的战法,歼灭该敌。
    2月11日17时,中朝人民军队向横城以北之敌发起反击。中央集团经一昼夜激战,将韩国军第8师3个团、美军第2师1个营和4个炮兵营歼灭。随后,以一部兵力向砥平里之敌发起进攻,另一部兵力向原州方向发展。东集团在突破后,于前进中歼灭韩国军第3和第5师各一部,13日前出到横城东南地区,并继续向平昌、宁越方向发展。至15日,中央集团攻砥平里未克,而敌援兵已到,原州地区之敌也已集中,中朝人民军队鉴于继续歼敌时机已失,遂停止进攻。
    中朝人民军队停止进攻后,“联合国军”随即继续北犯。于是,中朝人民军队决心采取运动防御,用空间换取时间,以掩护后续兵团集结,改善交通运输,囤积作战物资,待敌深入后再举行反击。
    2月17日,中朝人民军队决定在全线转入运动防御。第1梯队展开8个军,第2梯队展开3个军另1个师。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大量杀伤敌人,采取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组织前重后轻的战术原则,实施了宽正面、大纵深的节节抗击。
    3月7日,“联合国军”集中14个师、3个旅和2个团,在大量飞机、坦克、炮兵的支援下,开始在整个战线发动猛烈进攻,采取主力靠拢,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逐步向北推进。志愿军在天寒地冻,粮弹不足,极度疲劳等困难条件下,依托一般野战工事,对敌展开了逐山逐水的节节阻击,大量地杀伤敌人。为了保持主动,于14日主动撤离汉城。随后又主动地逐步转移至三八线以北附近地区,坚决阻敌前进。至4月21日,将“联合国军”阻止在开城、涟川、华川、杆城一线,迫使其基本上停止了进攻,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这次战役,中朝人民军队奋战87天,共歼“联合国军”7.8万余人,使敌人平均每天付出900余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从而为自己赢得了时间,掩护了后续兵团的集结,给尔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五次战役
   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下,坚守死鹰岭的志愿军战士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反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五次战役,是为打破敌“联合国军”从我侧翼登陆的企图而实施的进攻战役。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50天的战斗,歼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8.2万余人,缴获和消耗了敌人大量物资装备,迫使敌军转入了战略防御,也使中国军队进一步取得了对美军作战的经验。
    这次战役是紧接第四次战役之后进行的。在第四次战役中,“联合国军”一面从正面进攻,一面进行从中朝人民军队侧后登陆的准备,企图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将战线推进到平壤、元山一线。中朝人民军队为了粉碎“联合国军”的企图,夺回战争主动权,则一面积极进行防御作战,一面加紧进行反击作战的准备。1951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后续兵团第19和第3兵团已先后入朝完成集结,中朝人民军队已将“联合国军”14个师又3个旅阻止在三八线南北地区,遂决定集中12个军和4个炮兵师的兵力,组成左、中、右3个突击集团,于22日在西线发起战役反击。在作战指导上,以一部兵力从金化至加平方向打开战役缺口,将“联合国军”东西割裂;集中主力进行正面突破,两翼迂回,各个分割歼灭西线之敌;另以一部兵力钳制东线之敌。
    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某部机枪班坚守高地22日黄昏战役发起,中朝人民军队迅速突破了“联合国军”西线防御阵地,歼敌一部,并随即向纵深发展进攻。左翼集团发展迅速,其1个军于24日突入“联合国军”防御纵深30余公里,并歼灭美军第24师和韩国军第6师各一部,前出到加平以北地区,胜利地完成割裂任务。25日,西线“联合国军”在翼侧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一面继续组织抵抗,一面将主力后撤,企图在议政府至春川线建立新的防线。中朝人民军队继续向纵深突击,右翼突击集团在法院里、七峰山地区歼灭韩国军第1师、英军第29旅各一部共4000余人;中央突击集团在哨城里地区歼灭美军第3师一部;左翼突击集团在机山里追歼美军第24师一部,粉碎了“联合国军”建立新防线的企图。在中朝人民军队的连续打击下,“联合国军”于28日撤至汉城及昭阳江以南地区重新组织防御。中朝人民军队遂于29日结束西线的进攻。在西线反击作战的同时,位于东部战线的中朝人民军队,也先后向麟蹄以北之韩国军第5和第3师发起进攻,并歼其一部,积极地配合了西线作战。
    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联合国军”为查明中朝人民军队的动向,破坏中朝人民军队新的进攻准备,从4月30日起,以部分兵力实施反攻。5月8日,西线“联合国军”先后进占高阳、议政府、禾也山、大龙山地区;东线之韩国军进至于论里、麟蹄、龙浦里地区,翼侧暴露,态势突出。
    中朝人民军队决心集中9个军的兵力,以歼灭东部战线突入县里地区之韩国军为目标,发起第二阶段作战。5月上中旬,以一部兵力对西线之敌实施佯攻,掩护主力东移。16日黄昏,采取正面突破、双层迂回、多路渗透的战术,在东线发起反击,直插县里以南的美山里、芳台山。17日上午,在于论里、上南里地区将韩国军第5和第7师击溃,歼其5个营,并将韩国军第3和第9师包围在县里地区,20日将其大部歼灭,缴获了全部重装备。与此同时,中朝人民军队以一部兵力向南发展进攻,占领束沙里、皮木亭一线。此时,美军第3师已由西线东调,进至丰岩里、下珍富里地区,堵塞了战役缺口;韩国军第8师由大田北调至堤川、平昌地区,建立了纵深防御。于是,中朝人民军队于21日停止进攻,结束了第二阶段的作战。在东线作战的同时,位于西线的中朝人民军队也积极向高阳至加平线之敌发起进攻,并歼其一部,有力地钳制了西线之“联合国军”主力,保障了东线反击作战的胜利。
    5月23日,中朝人民军队为进行休整补充,开始向三八线转移。“联合国军”乘机以13个师的兵力分路以坦克、摩托化步兵、炮兵组成的“特遣队”为先导进行反扑。中朝人民军队一度处于被动,志愿军1个师由于部署和指挥不周,遭受重大损失。为取得主动,中朝人民军队随即展开 8个军进行阻击。“联合国军”在遭到严重损失以后,被迫于6月上旬停止在三八线附近地区,转入防御。至此,第五次战役胜利结束。
    这次战役,中朝人民军队连续奋战50天,粉碎了“联合国军”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一线的计划,取得歼灭“联合国军”8.2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此后,战争双方转入战略对峙。在中朝人民军队连续打击下,美国统治集团被迫于7月接受停战谈判。
    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
    志愿军在巨林川战斗中,炮兵掩护步兵前进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转入阵地战之初,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而进行的作战。
朝鲜停战谈判于1951年7月开始后,“联合国军”代表团以其海空军优势要在地面上得到“补偿”为借口,要求中朝人民军队自当时的战线分别后撤38~68公里作为停战的军事分界线,企图不战而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一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联合国军”代表团竟宣称“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并自8月18日起,乘朝中人民军队开始转入阵地防御,工事不坚,洪水成灾,供应困难之际,集中美军和韩国军共约3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进攻朝鲜人民军北汉江至东海岸约80公里的阵地。朝鲜人民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击,经一个月激战,至9月18日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为配合朝鲜人民军作战,以4个军各一部兵力,在西线发起战术性反击,占领西方山、斗流峰等要点,改善了平康地区的态势。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粉碎“联合国军”“夏季攻势”中,共歼其7.8万余人。
   “联合国军”在其“夏季攻势”失败后,又对志愿军阵地发动了“秋季攻势”。志愿军决心以坚决的防御,大量杀伤敌人,以配合停战谈判。
    9月29日,美军2个师、英联邦军3个旅,对志愿军开城以东临津江两侧的23公里防御正面发起进攻,为夺取开城地区创造条件。双方在天德山、夜月山、高旺山、马良山等地反复争夺,战斗十分激烈。至10月18日,“联合国军”以伤亡2.2万余人的代价,仅前进3~4公里,被迫停止进攻。
    志愿军攻克汉城后,冒着炮火渡过汉江“联合国军”在开城以东的进攻尚未停止,又于10月8日和13日,以美军和韩国军各3个师,在大量炮兵和240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先后向北汉江东西两侧的志愿军第20兵团2个军阵地发起进攻,炮火异常猛烈,进攻1个排、连阵地,发射炮弹达1万发甚至3万发以上。志愿军白天顽强抗击,夜晚发起反击,在弹药补充不上的情况下,与敌白刃格斗,打退敌人的连续冲击,并粉碎了敌人沿文登公路北犯的“坦克楔入战”。至10月22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粉碎了敌人“秋季攻势”,致使敌人占领金城和文登里的企图未能实现,“联合国军”以伤亡 7.9万余人的代价仅前进6~9公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O.N.布雷德利说:“用这种战法,李奇微至少要用20年光景才能到达鸭绿江边。”
    志愿军乘“联合国军”攻势失败后疲惫之际,于11月对其26个营以下阵地发起战术性反击,共歼敌1万余人。与此同时,又先后攻占椴岛、 艾岛、炭岛、 大小和岛、大小加次岛、牛里岛、云雾岛等。朝鲜人民军也先后攻占了避岛、 青羊岛、龙湖岛、昌麟岛、巡威岛、 褚岛、六岛等。
    这次作战的胜利,迫使“联合国军”代表团放弃攫取1.2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要求,接受中朝方面提出的以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建议。
    在这次作战中,中朝人民军队阵地上出现马蹄形的坑道。中朝人民军队依托这种坑道进行防御作战,大大降低了敌军飞机、大炮的作用,既守住了阵地,又减少了伤亡。战士们这一创造,经过总结、提高、推广,使整个阵地逐步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战线日益稳定。
    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线部队依托阵地,在全线分别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营以下阵地实施的进攻战。
    1952年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已基本完成,阵地更加巩固;反“绞杀战”(见钢铁运输线)已经取得胜利,前线物资的供应已有很大改善;炮兵和装甲兵得到加强,可以同时在若干地段上集中优势炮火支援步兵作战;同时,部队经过1951年秋季以来个别性战术反击作战,初步积累了对现代化装备的军队实施阵地进攻作战的经验。这一切为举行全线性战术反击准备了条件。志愿军为了歼灭“联合国军”有生力量,破坏其可能的进攻,决定从9月18日开始,第一线各军按照统一计划各自选定目标,对“联合国军”班、排、连支撑点及个别营的防御阵地实施进攻,求得当晚完成攻歼任务。在作战指导上,强调准备好了再打,组织密切的步炮协同,加强对空防御,大胆使用坦克配合步兵作战,并作好抗击敌军连续反扑的准备。
    此次作战,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月18日~10月5日,在志愿军首长统一计划下, 各军根据准备情况,不等齐地陆续发起进攻;第二阶段从10月6~31日,在志愿军首长统一号令下,各军同时发起进攻。在这44天的作战中,志愿军向57个目标进攻74次,打退敌军排至团的兵力反扑400余次,巩固占领的阵地17个,歼敌2.5万余人。
    朝鲜人民军为配合志愿军作战,在东线也发起了战术性反击。
    此次作战,志愿军对进攻的目标,集中优势的兵力和火力,采取突然动作,给以歼灭性打击。对攻克的阵地,可能固守的则固守,不能固守的则主动放弃,以保持主动。在此原则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作战方式:①“快打、快撤、抓一把”,即达成攻歼任务后迅速撤回;②“拉锯式的反复争夺”,即第一梯队完成攻歼任务后迅即撤回,第二梯队乘对方重占阵地立足未稳时,再次反击,反复杀伤对方有生力量;③“攻克固守,打敌反扑”,即利用对方失去阵地必然要反扑的特点,依托已占阵地,乘对方脱离工事反扑时,以突然而猛烈的火力,特别是炮兵火力,予以大量杀伤,巩固已占阵地,这种打法被形象地称为“引肉上砧”。
    这种依托阵地的战术性反击,早在1951年9月便已个别地开始,而在这次反击作战中则表现为更有组织和更带全线性。这种战法,用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较大的战果,可以积小胜为大胜,使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与兵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毛泽东在1952年10月24日给志愿军的贺电中指出:“此种作战方法,继续实行下去,必能制敌死命,必能迫使敌人采取妥协办法结束朝鲜战争。”

抗美援朝 - 序列
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
第一次战役序列
北纬38度线,这是一条政治上的划线,而非地理划线(1950年10月19日——11月5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
炮兵司令部(辖炮兵第1、2、8师及高炮第1团)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6团)
前线后勤指挥部(辖第1、2分部)
  
第13兵团
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
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
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
第42军(辖第124、125、126师)
第50军(辖第148、149、150师)
第66军(辖第196、197、198师)
  
第二、三次战役序列
(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25日——12月24日第三次占役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
炮兵司令部(辖炮第1、2、8师)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5、6、8团)
铁道兵(辖铁道兵第1师及两个直属团)
前线后勤指挥部(辖第1、2、3、4分部)
  
直属军
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
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
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
第42军(辖第124、125、126师)
第50军(辖第148、149、150师)
第66军(辖第196、197、198师)

第9兵团
第20军(辖第58、59、60、89师)
第26军(辖第76、77、78、88师)
第27军(辖第79、80、81、94师)

第四次战役序列
(1951年1月27日——4月21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
炮兵指挥所(辖炮兵第1、2、8、21、31师,高炮第61、62、63、64师)
装甲兵指挥所(辖担克第1、2、3、53团)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3、4、5、6、8、10、18、22团)
铁道兵指挥所(辖铁道兵第1、2、3师)
空军联合司令部(辖空军第3、4、5、6、7、8、9师)
志愿军空军飞行员 前线后勤指挥部(辖第1、2、3、4、5、6、7分部)
  
直属军
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
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
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
第42军(辖第124、125、126师)
第50军(辖第148、149、150师)
第66军(辖第196、197、198师)
第47军(辖第139、140、141师)第3兵团
第12军(辖第31、34、35师)
第15军(辖第29、44、45师)
第60军(辖第179、180、181师)
  
第19兵团
第63军(辖第187、188、189师)
第64军(辖第190、191、192师)
第65军(辖第193、194、195师)
  
第9兵团
第20军(辖第58、59、60师)
第26军(辖第76、77、78师)
第27军(辖第79、80、81师)
  
第五次战役序列
(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
炮兵指挥所(辖炮兵第1、2、7、8、21、31、32师,高炮第61、62、63、64师)
装甲兵指挥所(辖担克第1、2、3团,独立第6团)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3、7、10、14、15、16、17、18、22团)
铁道兵指挥所(辖铁道兵第1、2、3师及两个直属团)
空军联合司令部(辖空军第3、4、5、6、7、8、9、15师)
后方勤务司令部(辖第1、2、3、4、5、7分部)
  
直属军
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
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
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
第42军(辖第124、125、126师)
第47军(辖第139、140、141师)
  
第3兵团
第12军(辖第31、34、35师)
  
被志愿军俘虏的美国兵 第15军(辖第29、44、45师)
第60军(辖第179、180、181师)
  
第9兵团
第20军(辖第58、59、60师)
第26军(辖第76、77、78师)
第27军(辖第79、80、81师)

第19兵团
第63军(辖第187、188、189师)
第64军(辖第190、191、192师)
第65军(辖第193、194、195师)
  
一九五二年秋季战役
(1952年9月18日——11月25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
炮兵主任办公室(辖炮兵第1、2、7、8、21、31师,高炮第61、62、63、64师)
装甲兵指挥所(辖工兵第3、4、6、7、9、10、14、16、17、18、21、22团)

空军第2军
空军第3军(辖空军第5、8、9师)
中朝联合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
军管局(辖高原分局、平壤分局、新成川分局、定州分局、熙川分局)
抢修指挥局(辖铁道兵第1、2、3、4师)
高炮指挥所(指挥高炮第62、63、64师)
后方勤务司令部(辖第1、2、3、4、5分部,公安第18师)
  
直属军
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
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
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
第42军(辖第124、125、126师)
第46军(辖第133、136、137师)
第47军(辖第139、140、141师)
第50军(辖第148、149、150师)

第3兵团
第12军(辖第31、34、35师)
第15军(辖第29、44、45师)
第60军(辖第179、180、181师)
西海岸防御指挥所(指挥第42、50、64军及人民军第4军团)
第9兵团(兼东海岸防卸指挥所)
第20军(辖第58、59、60师)
第23军(辖第67、69、73师)
第24军(辖第70、72、74师)
第27军(辖第79、80、81师)
第64军(辖第190、191、192师)
第65军(辖第193、194、195师)
  
第20兵团
第67军(辖第199、200、201师)
第68军(辖第202、203、204师)
  
一九五三年夏季进攻战役
(1953年5月13日——7月27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
炮兵指挥所(辖炮兵第1、2、3、7、8、21、22、33师,高炮第61师)
装甲兵第一指挥所(辖坦克第4、5、6团,坦克独立第2团)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3、4、6、7、9、10、12、14、18、22团)
空军联合司令部(指挥空军第3、4、6、12、14、15、16、17师及朝鲜人民军空军第1、2、3、4、5师)
空军前方指挥所(空军第3军兼)
空军第2军(负责指挥空军二线部队)
安东防空司令部(辖高炮第62、63、64、65、102师及防前指)
中朝联合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

军管局(辖第1、2、3、4、5分局)
抢修指挥局(辖铁道兵第1、2、3、4师)
新建铁路指挥局(辖铁道兵第5、6、7、9、10、11师)
后方勤务司令部(辖第1、2、3、4、5分部,公安第1师) 西海岸防御指挥部
第38军(辖第112、113、114师)
第39军(辖第115、116、117师)
第40军(辖第118、119、120师)
第50军(辖第148、149、150师)

装甲兵第二指挥所
第3兵团(兼东海岸防御指挥部)
独立第33师
第12军(辖第31、34、35师)
第15军(辖第29、44、45师)

第9兵团
第16军(辖第32、46、47师)
第23军(辖第67、69、73师)
第24军(辖第70、72、74师)
第47军(辖第139、140、141师)
  
第19兵团
第1军(辖第1、2、7师)
第46军(辖第133、136、137师)
第63军(辖第187、188、189师)
第64军(辖第190、191、192师)
第65军(辖第193、194、195师)
  
第20兵团
第21军(辖第61、62、63师)
第54军(辖第130、134、135师)
第60军(辖第179、180、181师)
第67军(辖第199、200、201师)
第68军(辖第202、203、204师)


联合国序列
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初期
(1950年10月至12月)

美国第8集团军  
第1军
第24师
第9军
第2师、第25师、骑兵第1师
第10军
第3师、第7师、陆战第1师
远东海军—第7舰队(舰艇170余艘、飞机300余架)
远东空军
飞机500余架
  
英 国
步兵第27旅
步兵第29旅
海 军(舰艇21艘、飞机80架)
加拿大
步兵第2营
海军舰艇3艘
空军1个中队
  
澳大利亚
步兵第3营
海军舰艇3艘
空军1个中队(飞机35架)
  
法 国  
步兵1个营
海军驱逐舰1艘
  
新西兰
炮兵第16团
海军舰艇2艘
 
荷 兰
步兵第16团
海军巡逻快艇1艘
  
泰 国
步军第21团
海军舰艇2艘
  
希 腊
步兵1个营
空军飞机7架
  
土耳其
步兵1个旅
  
菲律宾
步兵第10营
  
南非联邦
空军1个中队(飞机28架)
  
比利时
步兵1个营(1951年1月31日入朝)
  
哥伦比亚
步兵1个营(1951年6月15日入朝)
海军舰艇1艘(1951年4月30日入朝)
  
埃塞俄比亚
步兵1个营(1951年5月5日入朝)
  
韩国国军
第1军团
第3师、首都师
第2军团
第、第7师、第8师
第3军团
第2师、第5师
第1师(属美第1军指挥)
第9师、第10师、第11师
海 军
舰艇46艘
空 军  
飞机100架
  


抗美援朝战争停战前
(1953年7月)
  
美国
第8集团军
第1军
陆战第1师、第7师、第25师
炮兵7个营
第9军
第2师、第3师、
炮兵10个营
第10军
第40师、第45师
炮兵4个营
第24师
空降第187团
炮兵8个团又7个营
工兵6个营
远东海军—第7舰队(舰艇210艇、飞机383架)
远东空军
第315运输机师
 
英 国
步兵第28旅
步兵第29旅
海军(舰艇21艘、飞机40架)
加拿大
步兵第25旅
海军舰艇3艘
军1个中队

澳大利亚
步兵第2、第3营
海军舰艇3艘
空军1个中队(飞机35架)
  
法 国
步兵1个营
海军驱逐舰1艘
  
新西兰
炮兵第16团
海军舰艇2艘
  
荷 兰
步兵1个营
海军巡逻快艇1艘
  
泰 国
步军第21团
海军舰艇2艘
空军飞机3架
  
希 腊  
步兵1个营
空军飞机7架
 
哥伦比亚
步兵1个营
海军舰艇1艘

土耳其
步兵第5旅
  
比利时
步兵1个营
  
菲律宾
步兵第14营
  
南非联邦
空军1个中队(飞机28架)
  
埃塞俄比亚
步兵1个营
  
卢森堡
步兵1个排
  
韩国国军
第1军团
第15师、第11师、第21师
第2军团
第3师、第5师、第6师、第8师
第3军团  
第22师、第25师
第5军团(预备军团)
第102师、第106师、第107师、第108师
首都师(属美第9军指挥)
第1师(属美第1军指挥)
第2师(属美第9军指挥)
第7师(属美第10军指挥)
第9师(属美第9军指挥)
第12师(属美第10军指挥)
第20师(属美第10军指挥)
第101师(劳务部队)
第103师(劳务部队)
第105师(劳务部队)
海 军
第1舰队
第2舰队
第3舰队
陆战队
空 军
飞机146架


抗美援朝 - 统帅名单
中、美双方军队的统帅:


中方
彭德怀(1950。10。8——1954。9。11)邓华(代。1952。12。20——1954。9。6)

彭德怀邓华(1954。9。6——1954。10。30)
杨得志(1954。10。31——)
杨勇(1955。7——1958。10)

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司令部)正、副司令员名单:
司令员:彭德怀、邓华、杨得志、杨勇
副司令员:洪学智、韩先楚、陈赓、宋时轮
后勤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兼)
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张明远、吴先恩
空军司令部司令员:刘震、聂凤智
空军司令部副司令员:常乾坤、段苏权、成钧
炮兵指挥所司令员:万毅、高存信、匡裕民
炮兵指挥所副司令员:成钧(兼)
铁道司令员:贺晋年、刘居英
铁道副司令员:李寿轩、叶林
13兵团司令员:邓华
13兵团副司令员:洪学智、韩先楚
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王建安
9兵团副司令员:陶勇、王必成
3兵团司令员:陈赓、许世友
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曾绍山
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韩先楚、黄永胜
19兵团副司令员:葛晏春、郑维山、曾思玉
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杨勇
20兵团副司令员:王平
23兵团司令员:董其武
23兵团副司令员:边章伍、姚喆


美方
麦克阿瑟(1950。6。27——1951。4。11)
李奇微(1951。4——1952。4。28)
拉克(1952。5——1953。7。27)

抗美援朝 - 停战谈判
(1951年6月23日-1953年7月27日)

第一次停战谈判
双方举行第一次停战谈判经历了一年的大规模冲突后,1951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提出双方进行停火

双方举行第一次停战谈判谈判的建议:
“ 目前最尖锐的朝鲜武装冲突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苏联人民认为,第一个步骤是交战双方应该谈判停火与休战,双方把军队撤离三八线。 ”  

6月25日,中国和美国几乎同时发表声明表示赞同,中国在当日《人民日报》中发表社论表示“我们中国人民完全赞同这个建议”,而美国总统杜鲁门则在田纳西州参加航空工程研究中心落成典礼上发表演说表示美国“愿意参加朝鲜半岛和平解决的谈判”。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奉命通知朝鲜人民军:

“ 我得知贵方可能希望举行一次会议,以讨论一个停止在朝鲜半岛的敌对行为及一切武装行动的停战协议,并愿适当保证此停战协议的实施。我在贵方对本通知答复以后,将派出我方代表并提出一会议的日期,以便与责方代表会晤。我提议此会议可在元山港一只丹麦伤兵船上举行。 ”  

7月1日,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答复:
“ 你在6月30日关于和平谈判的声明收到了。我们受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和你的代表会晤,会晤地点,我们建议在三八线上的开城地区。若你同意,我们的代表准备于1951年7月10日至15日和你的代表会晤。 ”  

这样,双方第一次停战谈判于7月10日在开城举行了,朝中方代表为南日(朝)、李相朝(朝)、邓华(中)、解方(中)和张平山(朝)五位将军,韩美方为特纳·乔埃(美)、克雷奇(美)、霍治(美)、勃克(美)和白善烨(韩)五位将军。
朝中方提出三点建议:
1、停火,
2、恢复三八线为朝韩边界,
3、外国军队尽快撤离。韩美方并没有接受这一建议,要求将停火分界线放置在朝中方控制地区。
第一次谈判破裂。


协议的达成
停战谈判的恢复和军事分界线协议的达成
  
联合国军在1950年1月9日至1951年底的进攻和双方僵持阶段形势,黑线为最终双方军事分界线  
战争中的韩国国民为获得停战谈判的有利条件,联合国军和韩军于8月18日-9月18日和9月29日-10月22日分别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分别进攻朝中方西线和东线防线。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转入防御,同时还遭到了洪水灾害,很多防御工事被毁。经过两个月的激战,联合国军占领了646平方千米土地,平均推进约2千米。李奇微意识到:“没有谁会相信凭我们手中的这点儿有限的兵力,能够赢得什么全面胜利”。于是,停战谈判在10月25日重新恢复,地点改在了板门店。10月30日至11月下旬间,志愿军发起局部反击战,占领了280平方千米土地,并巩固了开城地区的防御。11月27日,双方就军事分界线及非军事区问题达成协议:“以双方现有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后退两千米以建立停战期间的非军事地区。如军事停战协议在本协议批准后30天之后签字,则应按将来双方实际接触线的变化修正上述军事分界线与非军事区。”

由于双方的条件过于悬殊,停战谈判整整进行了两年。王树增提到:“在这两年中,在双方的防御线上,密集地部署着200多万人的大军,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漫长的、最复杂的、最坚固的防御工事。联合国军的防线由部署严密的火炮阵地、坦克群以及步兵组成,数层阵地使其纵深达300千米,每一层防线都构筑了永久性的工事和堑壕,每一层防线都制定了周密的空军支援预案,形成了一个火力强大的立体防御网络,这条防线被称做‘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渊’。中国军队的防线上,数十万官兵开始建设世界上最浩大的地下防御工程,其土石方总量能开凿数条苏伊士运河、沿着对峙线自西向东,数百千米的防线上,深理在地下的永久式坑道和交通壕蛛网般四通八达,前沿的数十万中国官兵设施齐全地生活在地下,他们所布置的火力陷阱能令任何进攻的敌人立即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些在地下枕戈待旦的中国官兵被称之为‘闭居洞中的龙’。”


抗美援朝 - 米格走廊
苏联的秘密介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不久中国志愿军介入朝鲜战场,1951年中期以后,中国与苏联空军MiG-15多次与联

MiG-15bis军战机交战,在鸭绿江南岸平原一带上空形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是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绝大多数空战的区域。最初以为“米格走廊”上的架驶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为此,当时美国国防部长范登堡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空军强国。”

米格走廊中最神秘而精锐的力量是苏联与东欧地区的飞行员,斯大林命令国防部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向中国派遣航空兵师,苏军参战人员一律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并严格限制其飞行员作战区域。其指挥官为空战英雄阔日杜布,许多飞行员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作战经验极为丰富。实际上,他们的指挥系统独立于中国军队,但是主要机场仍在中国境内位于安东附近。那里距离鸭绿江很近,在航程上比起从日本起飞的美军战机占上许多便宜。此外,美军明文禁止空军单位进入中国境内,绝大多数的时间这些机场的飞机可以自由起降与集结。美军飞行员曾经在访谈中提到他们在鸭绿江附近空域巡逻时能够远远看到机场的飞机循序起飞,集节编队完毕之后以高度优势进行空战。

尽管斯大林要求严格保密,但联军其实自苏联加入空战的行列之后,很快自监听无线电通讯当中知道苏联的介入,不过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联军方面也选择缄默的态度,以免战事扩大。

米格走廊的有限区域以及大多数空战都集中在这个范围之内,显示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并没有失去对制空权的掌握,苏联与中国对于南下建立前进机场的意愿也不高,也造成双方都会到这个区域进行空战。以双方需要飞行的距离来看,美军的F-86平均停留时间在20分钟左右,从战果上来看,美军的确压制住志愿军在朝鲜半岛使用空权的能力。然而经过长时间交锋,美军试图以轰炸切断中国军队运输线的战略企图,却最终未能实现。

《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的作者张戎认为,朝鲜战争期间苏联予以中国大量军事援助,但是并非免费,中国共欠苏联债务数十亿美金。并称战后苏联不断追讨,中国以物资和金钱分批偿还,一直到1965年才还清债务


抗美援朝 - 战后
板门店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双方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在三八线附近以1953年7月27日22点整双方实际控制线南北各2千米宽设立非军事区。1954年,苏联官员和在朝鲜半岛参战的各国代表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谈。但谈判未达成一个永久和平计划,未能解决朝鲜统一问题,直到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朝鲜半岛依然是分裂的两个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1991年朝鲜和韩国签署了一项进行永久和平条约谈判的协议,1992年得到批准。但1991年朝鲜方面开始抵制军事停火委员会,中国于1994年退出该委员会。2009年5月27日朝鲜军方发表声明,宣布朝鲜退出朝鲜停战协定,将不再受军事停战协定约束。


战俘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有21,839人被俘,被俘人员中连排级军官有600人左右、营级30余人、团级5人、师级1人,主要被关押在巨济岛等地。表面上看,战俘由中立国印度主持对战俘进行了甄别,以确定其本人的意愿。实际上,联合国军停战谈判代表团首任团长乔埃提出“自愿遣返”的方案,试图用“大量朝中战俘拒绝被遣返”的局面来宣扬“共产主义的失败”。由此,志愿军战俘遭到了惨无人道的肉体和精神摧残,志愿军战俘中有一部分人是国共内战中被俘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国民党军队人员,这一部分战俘有少数人不愿意在停战后回中国大陆,他们配合战俘营看守,对不愿意去台湾的战俘强迫纹身、殴打、施加肉刑,克扣伙食甚至虐杀。共有14,235人选择选择去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岛,选择回大陆的志愿军战俘大多受到政治审查、被开除党团籍或拒绝其入党。

中文的纪录片显示,联合国军队以及台湾派出的军特人员,对中共战俘进行了极其残酷迫害,包括肉体上的酷刑,在身体上纹反共反独裁标语,甚至是残杀的方式,逼迫战俘选择到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

朝鲜
同去台湾的志愿军战俘相似,有七千六百五十多名的朝鲜战俘最终选择留在韩国。

美国
战俘交换后有23名决定到中国生活。其中两人,埃德华·狄更逊(Edward S. Dickenson)下士和克劳德·巴彻勒(Claude Batchelor)下士(此人在此之前表现非常亲共,被中方任命为这21人的组长)临行前改变主意回到美国,被美国军方以“通敌”罪名起诉分别判刑10年和终身监禁,但均在1959年被释放。到中国的21个人后来从1955年7月开始陆续返回美国,到文革开始前,只有个别人留下,其余都选择回国。最先回国的一批战俘也被军方逮捕,但随后由于最高法院裁定美国军方对前军人在服役期间所犯罪行没有司法管辖权,于是在11月被释放。后来这些人也没有被普通法院再次起诉并且拿回了被俘后直到去中国之前这段时间的薪水。对此,一些美国军官对前国防部长查尔斯·威尔逊当初将这21人开除军籍的决定感到惋惜。

韩国和其他国家
在不愿直接遣返的335名韩国战俘中,有325名韩国战俘选择到朝鲜,2名随印度看守部队到印度,8名选择回到韩国。还有1名英国战俘选择到共产主义国家去。


破坏

朝鲜战争中,以朝鲜方面存在确凿的屠杀平民的行为;朝鲜也指责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有屠杀平民的行为。最著名的为老根里惨案。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四方中唯一没有被指责屠杀平民的军队。

美军方面,目前已经公开的美军屠杀平民行为有老根里事件,由于担心朝鲜情报人员及破坏分子混入南逃难民,因此美军第七骑兵团士兵接受命令蓄意射杀平民达四百余人,其中大部份是妇女和儿童。朝鲜宣称还有信川郡大屠杀。此外美国飞机还对城市及平民目标进行了轰炸。韩国军队方面,在韩国军队收复的本国领土以及随后占领的朝鲜城市及乡村中组织“治安队”、“灭共团”等组织,对朝鲜劳动党党员和被怀疑为亲共人士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和处决。

朝鲜人民军方面,在战争初期占领韩国大部分领土后、以及美军仁川登陆后被迫撤离韩国时,在朝鲜半岛南部各地区进行甄别,对韩国政府官员、军官、警察、宪兵、资本家、商人及相关人士进行侦察和审判。朝鲜军撤离大田时对平民进行大屠杀。


各参战国、参战军队及伤亡人数
参战国
参战军队
  伤亡人数
参战国
参战军队
伤亡人数

朝鲜
260000
  214899
比利时
900
99

中国
  2300000
401401
加拿大
6146
309

澳大利亚
  2282
  304
哥伦比亚
1068
140

埃塞俄比亚
1271
121
法国
1119
288

希腊
1263
196
荷兰
819
120

新西兰
1389
  31
菲律宾
1496
112

南非
  826
20
韩国
590911
  58809

卢森堡
44
  2
英国
14198
722

泰国
1294
   129
土耳其
5455  
741

美国  
302483
172847
    


抗美援朝 - 中国牺牲英雄
特级英雄:杨根思
特级英雄:黄继光 杨根思
一级英雄:王学凤
一级英雄:孔庆三
一级英雄:刘维汉
一级英雄:孙占元
一级英雄:孙生禄
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
一级英雄:邱少云
一级英雄:许家朋
一级英雄:李凤林
一级英雄:李家发
一级英雄:杨宝山
一级英雄:杨春增
一级英雄:杨连第
一级英雄:贠宝山
一级英雄:倪祥明
一级英雄:高成山
一级英雄:曹玉海
一级英雄:曹庆功
一级爱民模范:罗盛教
二级英雄:梅怀清
二级英雄:麻俊坤
二级英雄:韩发成
二级英雄:蒋元伦
二级英雄:曾平章
二级英雄:蔡朝兴
二级英雄:漆少泉
二级英雄:樊金明
反坦克英雄:潘泽明 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215号坦克车车长杨阿如
二级英雄:薛文德
二级模范:于凤泉
二级模范:于宪桂(女)
二级英雄:于琛
二级英雄:于西元
二级模范:王永维
二级模范:王明学
二级模范:王法利
二级抢救模范:王顺义
二级英雄:王紫龙
二级模范:亓凤峦
二级模范:车书琴(女)
二级英雄:史元厚
二级模范:白鹤连
二级模范:刘玉祥
二级模范:刘秀珍(女)
二级模范:刘宝英
二级模范:刘绍银
二级模范:刘树德
二级模范:任玉祥

抗美援朝 - 大事记
1950年
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进攻韩国。
6月27日,美国的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军事介入台湾海峡。
6月28日,朝鲜人民军攻占韩国首都汉城。
7月5日,联合国军参战。
9月15日,联合国军仁川登陆。
9月25日,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发表声明:美军过线,中国决不会置之不理。
9月28日,联合国军攻克汉城。
9月30日,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
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最后的出兵决定。
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
10月19日,联合国军攻克朝鲜首都平壤。
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10月27日-31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一次战役。
10月31日-11月2日,中国志愿军攻占清川江。
11月25日-12月9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
12月5日,中国志愿军攻占平壤。
12月15日,联合国军撤至三八线以南。
12月31日-1951年1月5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

1951年
1月4日,中国志愿军攻占汉城。
3月15日,联合国军攻占汉城。
4月11日,麦克阿瑟被免除最高司令官职务,李奇微接任。
4月22日-5月23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
6月23日,苏联副外长马立克建议停火。
7月10日,双方在开城开始停战谈判。
8月18日-9月18日,联合国军发动夏季攻势。
8月22日,谈判中断。
9月29日-10月22日,联合国军发动秋季攻势。
10月15日,美军攻占“伤心岭”。
10月25日,停战谈判恢复。

1952年
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指控联合国军使用细菌武器,美国政府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出的由国际红十字会委员会调查此控诉的决议草案遭苏联使用否决权拒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朝鲜政府均拒绝接受国际红十字会委员会进行调查的建议。
5月7日,巨济岛事件。
5月12日,李奇微离任,克拉克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10月8日,停战谈判中断。
10月14日,联合国军发动金化攻势。
10月14日-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

1953年
5月13日,中国志愿军发动夏季攻势。
6月8日,双方就战俘安排达成协议。
7月13日,中国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
7月19日,板门店双方谈判代表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协议。
7月27日,停火协定签字,朝鲜战争结束。

抗美援朝 - 对各国影响
朝鲜战争对交战各国都有深远的影响。
韩国

为抢救掉入冰窟中的朝鲜少年而牺牲的罗盛教韩国经济在战后遭到严重破坏,李承晚独裁政权在战后仍然以统一为目标,不重视经济发展,不断计划随时再和朝鲜方面开战。四一六运动后,李承晚下台,局势依然并没有缓和。此后朴正熙独裁政权执政期间更出现“实尾岛事件”,双方敌对的气氛并没有因领导人转换而改变。朝鲜和韩国的领导人进行过几次会面谈话,但碍于双方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方面的根本差异,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进展。

朝鲜
为了纪念这场战争,于1959年10月25日志愿军赴朝参战9周年纪念日建成了朝中友谊塔。坐落在平壤市区牡丹峰西北侧的山岗上。1984年10月25日进行了扩建。塔高30米,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塔身由1025块花岗岩和大理石砌成,象征着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纪念日。塔身正面嵌有“友谊塔”三个朝文镏金大字,每字重40千克。塔顶有一铜坯镀金五角星,重500千克。塔正面镌刻着纪念碑文,两侧绘有中朝两国军民并肩战斗的石雕。但是碑上没有中文。

由于这场战争,金日成得以继续统治朝鲜。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朝鲜政治稳定,外交上和苏联、中国结盟,经济发展创造了所谓“千里马速度”,人民生活普遍优于韩国。但由于朝鲜的经济是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环,结构单一,在198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在冷战失利之后日益艰难,人民生活质量不升反降。1990年代朝鲜经济崩溃。在金日成死后,他的儿子金正日权力巩固。朝鲜人民的生活条件依然十分艰苦。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不断对朝鲜继续经济援助。

自从1950年代初朝鲜战争结束以来,超过九千名朝鲜民众叛逃到韩国,2007年初,这个数字会突破一万。韩国统一部的发言人表示,从1990年代以来,逃亡难民大批增加。仅2002年到2006年,就有七千名朝鲜民众逃到韩国。很多朝鲜人先是偷渡到中国,然后转道韩国。


美国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有36,570人阵亡,而且几乎与中国和苏联两个共产主义大国爆发全面战争。中国的宣传中经常强

约瑟夫·麦卡锡调朝鲜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五星上将布莱德雷说的一句话: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但其话原话是:假如按照麦克阿瑟的战略计划,把在朝鲜的战争延伸到轰炸中国满洲和封锁中国海岸,那将会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经历了越南战争洗礼之后的美国人,几乎已将这场战争遗忘,故此朝鲜战争又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朝鲜战争也令美国人首次意识到,战争的威胁随时存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军队人员数量增加了两倍,军费开支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在一场常规的运动战与阵地战而非游击战中,美军地面部队不能击败积弱百余年的中国与朝鲜的工人农民组成的军队,这一事实被参议院麦卡锡为首的势力归咎为美国国内共产党的出卖,麦卡锡主义一段时间内获得了美国政治的主流话语权,美国国会参议院成立非美委员会彻底调查与中国革命有关的人士的忠诚问题。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朝鲜半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在内的十七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人阵亡于朝鲜半岛,同时错过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时机,但是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来看,美国的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在先(1950年6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在后(1950年10月19日),从时间顺序上看并不是中国主动‘错过时机’,而是美国介入造成的。台湾岛上的中华民国政府透过朝鲜战争取得大量美援,得以进一步巩固其统治基础,间接的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发起军事行动的成本。因此,部分历史学者也将朝鲜战争戏称为蒋介石的西安事变。

由于朝鲜战争,苏联打消了中共会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的顾虑,从1952年起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大陆建设全面的工业基础,这些援建项目以及1954年定下的几十个工业项目被合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国大陆打下了冶金、石油、矿山采掘、煤炭、发电、电力装备、机械制造、纺织、造纸、制糖、航空、航天、交通铁路、国防兵器制造等全面的科研生产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了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建设道路。

苏联
战争对苏联的影响就十分复杂。一方面来看苏联是最大的赢家,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自己则从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把美国超强的国力军力从欧洲铁幕一线的争夺转移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为苏联争取了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而美国人则始终相信苏联是真正的幕后指示者。美国的国防军费开支在战后增加三倍,主要就是针对苏联。西方阵营也开始联合对抗苏联。

日本
日本虽然没有参战,但是,战争期间美军在日本大量的物资采购,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复苏,起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奠定日本之后成为经济强国的基础。同时,由于美国对日本战争期间的物资供应的依赖,不得不重新启用战前日本国内各行业的领导者。很多二战战犯都相继复出,重新扮演日本政商各界的重要角色。使得日本在战后走上了与同样是战败国的德国不尽相同的道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了现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盛行。

中国台湾
对当时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而言,朝鲜战争的爆发及中国的参战使得美国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将台湾重新纳入防御体系,杜鲁门总统派遣第七舰队巡弋台湾海峡,宣布台海中立化,阻止了中国共产党渡海攻台及蒋介石反攻大陆的企图。有史家称韩战为“国民党的西安事变”,挽救了国民党的危局。

抗美援朝 - 历史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半个世纪了。而对于这场战争的争论,却从爆发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没有平息过。对于搞美援朝的历史意义,从说纷纭,现摘录主要论断如下:

如果只从表面上看,对于中国来说,这的确是一场得不偿失,胜负不明的战争。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济损失难以计数;政治上和美国、西方走向对立;耽误了收复台湾;军事上我方的损失也要大一些。

据中国官方出版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史》统计,中朝伤亡90~120万,而对方只有30~50万。美国的说法,更是不超过十万。而战争的结果,中国没有从朝鲜得到一份钱和一寸土地,没有把美军赶下大海,更没有统一朝鲜,甚至没有完全恢复北朝鲜的领土。

衡量一场战争的胜负,最重要的是看是否达到了政治目的。帮助朝鲜统一,从来就不是中国的目的。中国的目的是帮助朝鲜抵御美国的侵略,维护其主权与领土的完整。实际的说,就是要在中美之间建立缓冲区。

这些目的,中国基本上都实现了。胜利也就是自然的了。对于胜利的怀疑,实际上是对两场不同战争的混淆:中朝与美韩之间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朝鲜与美韩之间的朝鲜统一战争。


抗美援朝
得失
首先,是民族精神与影响力的复兴。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抵御外辱的战争中,一次也没有胜过。而这次中国胜了,并且胜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西方有一种观点:只有战胜了传统强国的国家,才能被视为新的强国。中国今天的大国地位,正是受益于这场战争。

日本人曾一度把中国人和古罗马人的后裔——意大利人,并称为“衰落的民族”,蔑称中国“支那”。正是在目睹了中国在朝鲜打败了他们畏服的美国之后,才悄悄的恢复了“中国”的称呼。

也正是志愿军战士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勇敢、坚韧、顽强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气魄,才是世界回忆起了这个民族,古老的风貌。

从国防角度上讲,抗美援朝战争,不但使中国军队得到了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的锻炼,更的到了苏联最大限度的援助。战争之前,刘亚楼到苏联买飞机,当时只给二战淘汰下来的螺旋桨飞机。连最初的喷气式飞机(米格13?)都不太舍得给。而战争开始后,最新式的米格15(比斯),以至后来的米格17、米格21都给了,而且包括技术转让。当时甚至有的型号苏军自己尚未装备,就先满足志愿军了。

经济方面,解除了美国对中国东北工业中心的威胁,就不用说了。重要的是,由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巨大民族力量,使苏联认识到了中国的重要性。在苏联的全力援助下,恢复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中国人,在短短十来年间,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抗美援朝 - 相关评价

彭德怀彭德怀:
美国空军用于朝鲜的虽不多,目前仍占优势但空军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同时,空军也有它的困难。敌人的坦克和炮兵暂时占优势,这是敌人比我们强的地方。在战术方面我们就比敌人强,坚决勇敢,敢于近战,用炸药,拼刺刀,投手榴弹,这些都是敌人害怕的。我军的政治素质比敌人高。伪军战斗力弱,易打难捉,美军较强,死多活少。……白天我们一般无自由,易遭敌人联合兵种的袭击。……一般在敌正面阵地从战术上分割敌人时,敌人并不害怕,因其白天可恢复原状。敌最害怕的是威胁其战役供应线,渗入(敌)后方,首先打掉其火力阵地和指挥所。我军无空军,必须充分利用夜间进行战斗(手榴弹,白刃战),必须采用长期手段调动敌人,乘其立足未稳,火力未展开时,予以猛攻。敌人以大量飞机,坦克,火炮进攻,我仅持步枪,机枪,迫击炮和少数山炮,并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坚持抵抗,证明敌人攻击精神不强。但由于敌火力猛烈,我伤亡相当大。

    聂荣臻:
    美帝是整个帝国主义的支柱,政治军事都有一套,作战上非常客观,不株守成规,善于变化。五个战役中各有其花样。


    聂荣臻美国防部长马歇尔:中国军队是一个幽灵,连个影子也没有。他们的主要秘密 ---实力,位置和意图---保守得非常完善,所以他们的力量就增加了一倍。 .....中国军队没有机械化部队,只好巧妙地实施徒步渗透,迂回包抄行动。敌人的行动比我们的行动意图更隐蔽。

    麦克阿瑟:
    中国军队常常避开大路,利用山岭,丘陵作为接近路,他们总是插入我纵深发起攻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运用得比我们熟练,充分。敌军惯于在夜间运动和作战。敌人供应良好,步兵训练优良,小型武器和轻便装备充分,但几乎没有起支援作用的空军,而且大炮,高射炮,运输和交通设备等方面都特别缺乏。中国的军事力量缺乏工业基地,甚至连建立,维持和运用普通海军所需要的原料也感缺乏。它无法供应顺利进行地面战斗所必须的装备,如坦克,重炮和在战争中已被使用的其它科学发明。....南朝鲜部队....装备和组织编制仅属一支保安部队,而非战斗部队。他们只有轻武器,没有海军和空军,缺乏坦克,大炮及其它许多军需品。


    麦克阿瑟李奇微
    论南朝鲜军队:南朝鲜军队缺乏得力的领导。他们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国军队有非常的畏惧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的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他们没有秩序,丢掉武器,没有领导,完全是在全面败退。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逃得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

     邓华
   (志愿军代司令员):朝鲜战争的基本特点也是敌强我弱,美帝国主义是高度现代化的军队,有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掌握了制空权,制海权,地面部队火力强,运动快。但也有弱点:士气不高怕苦恋家,步兵攻击力不强,怕近夜战,怕切断包围;伪军装备差,经人民军打击后,新兵多,战斗力弱。我军装备虽远不如敌,但与朝鲜人民军一起作战,兵力优势,英勇善战,能克苦耐劳,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朝鲜虽为狭长半岛,便于敌之海空进攻,但因是山地,树木多,稻田多,矿洞也多,亦难发挥其现代装备的作用。五个战役的经验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兵力优势,英勇善战,但装备远不如敌,特别是在敌人制空条件下作战,要大量歼灭敌人是困难的。在不少战斗中由于拂晓未解决战斗,夜间被我们包围的敌人白天便在其空炮坦和外援内突的协同下逃跑了。同时,连续的运动作战,部队得不到休整补充,兵力疲劳;另一方面,虽然敌人兵力不足,士气不高,攻击力不强,但因其有优势的装备和强大的火力,防御力还是强的。同时朝鲜为狭长的半岛,限制了我军的广泛机动而敌凭借其海空优势,给我之侧背以很大的威胁,使我处于战略内线,在这种情况下,迅速结束朝鲜战争是不可能的。


    李奇微李奇微论美军:(美军)缺乏领导的现象严重,部队不愿放弃某些物质享受,害怕离开为数不多的公路,不愿在没有无线电和电话联络的条件下实施运动,此外,在同敌人(我们的部队不久就在火力上压倒了敌人,并在空域和周围海域占了上风)作战时头脑过于简单。这支部队是这样依赖公路,不重视夺占沿途高地,不熟悉地形和难得利用地形,不愿抛开使部队伤亡惨重的汽车而代之步行,不愿深入山地,丛林到敌人的驻地去作战。

    美第八军军长范佛里特:
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中国军人在驻北韩两年半中,他们发动许多次进攻,并作长距离推进。中国军队开始进攻时,士兵只奉命向某一个方向一直向前推进。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他们携着步枪,腰上皮带配有二百粒子弹。他们所携带的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如美军的一半。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而成的,装在一条长管形布袋里,必要时可维持十六天。中国军医疗设备简陋,万不能和我们的医疗队,前线救护站,以及完善的后方医院相比拟。他们在基层三人小组中经常单独作战。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的,奋不顾身,有时渗透到我们防线后方,令我们束手无策。

    美空军当局论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主要是亚洲的一支游击军队,他那来自农民的士兵每天只吃很少一点口粮(和西方的标准比)就能作长途行军。受过高度训练的战士在中国的多年内战中已经习惯于夜行军,作战和昼间隐蔽了。中国军队善于偷偷摸摸行动,受过高度训练和生活简朴,因此是联合国军地面和空中部队很难对付的敌手。

    志愿军副政委李志民:
    朝鲜是个三面环海的狭长地带,由于这种地形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那样可以广泛机动。出国初期,由于敌人掌握着制空权,志愿军补给受到严重限制,我们每一个战役都难以维持很长时间。我们如果离开这些客观条件,企图把敌人一口气赶下海去,就会变成乱撞乱碰的鲁莽家。例如第三次战役,敌人防线被攻破后,曾经阴谋诱我南下,以便在我侧后登陆,但是我们并没有局限于“敌人退却必需猛追”的现成军事原则,而是在适当时机断然停止追击,避免处于不利地位,保持了主动。很显然,那种“由北向南,一推就完”的轻敌思想是有害的。虽然客观条件给了我们很大限止,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既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之上,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以我之长,攻敌之短,去打败敌人。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很多。出国初期,如果我们采取“正面平推”或“正面顶住”的办法,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的威力就可以大大发挥,这对我们是不利的。但是敌人士气不高是它最大的弱点,它怕打运动战,怕夜战,近战,特别是怕我们迂回断其后路。因此我们采取了“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和“在战役,战术上实行近战,夜战,速决战,实行大胆迂回包围,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原则。这样,就掌握了主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美第八军军长泰勒论中国军队:
    敌人是非常的狡猾,他们很会运用战术,以来减低我们的火力优势,其方法是在黑暗中接近我们的阵地,然后和我们紧缠在一起,使我们无法要求炮兵射击和空中攻击,否则就有同归于尽的危险。当他们与我们紧缠在一起的时侯,于是又会象鼬鼠一样到处挖地洞,在许多地方掘开许多泥土,使我们根本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他们。因他们有无限的耐心和勤逸,学会用许多道路,小径和各种不同的运输工具,以求在夜里运输补给品,所以尽管我们完全拥有空中优势,仍然无法切断他们的补给。山地在战线的许多部分也限制我们的武器使用自由,它把装甲车和运输车辆的运动限制在狭窄的谷地内,(他们)利用地雷,障碍物,或泛滥的稻田来加以阻止。所以我们的战车往往只能作固定的碉堡用来辅助其它地面武器的火力。我们大部分运输车都呆在后方的集用场上,而且还要有人去维护。敌人长于数量和勇气,在战术方面受过配合地形的良好训练,但其装备却极为原始化,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早已送入军事博物馆的古董。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他们越野行军,分成小块,在夜间行动。他们一听见飞机声响,就四处潜伏起来。他们的装备杂乱,有俄式,日式装备,也有美式装备。中国军队的行动,必须有大量的补给。如果要想进一步有所作为的话,就必须作更大的补给。故我们限制他们的补给,是削弱他们最积极的办法。

    美国史学家杜普伊:
    作战中,开始美军离不开道路,而且自身也过于依赖坦克,火炮和飞机的火力支援。而装备轻便的中国军队,却是采用机动作战和奇袭,潜伏等战术,活跃在朝鲜的北部和中部崎岖不平的山区,以弥补其火力不足的弱点。他们在黑夜活动,发起攻击;在白天伪装,隐蔽。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有少量装甲部队,现代化装备处于落后状态。然而他们把主动性和坚强的决心相结合,尽力利用了我们以前并不承认的许多弱点,因而给美军以沉重的打击。

    李奇微论中国军队:
    敌人通常在夜间行军,而且比我们熟悉地形情况。他们习惯于这里的气侯条件和清苦生活,可以自己解决口粮问题。他们利用在这里所能获得的一切运输手段如牛车,骡马甚至骆驼等运送所需要的武器和补给品。这些运输手段不少是中国人从国内带来的。他们利用当地劳工肩扛背驮地运送武器和补给品,甚至有时部队自己也背负这些东西。中国军队在人数上超过我们。我们的兵力不足,无法阻止敌人的夜间攻击。敌人采用了我们所熟悉的而南朝鲜军队却非常不适应的战术:以大量步兵实施夜间进攻,不顾伤亡,一边几乎是在距炮兵弹幕近在咫尺的地方跟进,一边猛投手榴弹。战线上四处响起狂乱的军号声和粗野的吼叫声,敌人的步兵则穿着胶鞋爬上黑暗的山坡,渗入我方阵地。中国人在夜间进攻特别神密莫测,不可思议。中国部队很有效地隐蔽了自己的行动。每个执行任务的士兵都能做到自给自足,携带由大米,豆类和玉米做成的干粮以及足够的轻武器弹药,因而可以坚持四,五天之久。四,五天之后,根据战斗发展的情况,他们或者得到补充,或者撤至主要阵地,由新锐部队替换他们。中国人没有留下一点部队运动的痕迹。敌人以东方人特有的顽强精神奋力加固他们在山上的工事。中国人是勇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进攻。

    克拉克:
    中国与北韩军经常乘我们的空中力量在夜间不能支援部队作战时,突然对我们发起进攻。夜战,穿插,迂回以及凶猛的进攻是他们的特色。我同意我们应有多一些的短兵器,如刺刀,手榴弹和来福枪等。

    李光耀评中国抗美援朝:
    最伟大的战略出击
    李光耀说朝鲜战争后,他在英国时腰杆才直了些;日本一军史专家说云山之战(入朝第一大仗)的意义不亚于对马海战;一位记者说;72年时大陆GDP还赶不上美国军费多、尼克松为什么过大洋来到长城脚下?

    朝鲜战争至少有以下结果:
    一、解放军越打越强,3年中由土八路变成了洋八路,影响深远。
    二、“几乎一夜之间”成了空军强国,至少在亚洲如此。
    三、苏联斯大林“看得起”中国了,不再把中国当“崽子”而是称兄道弟了,说朝鲜不仅为中美关系定了调,更给中苏关系定了调。
    四、最重要的是朝鲜战争是立国之战。49年建国,但到朝鲜战争结束,才真正使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共和国立稳了脚跟。证明狂风吹不倒她,暴雨冲不垮她。
   朝鲜战争使西方听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更加刺耳!
   一个美国将军对朝鲜战争的评价
    美国前退役将军迪拉堪贝宁中将,在他的后期《如何公正看代我们与他们》论述:“韩战结束了。我们在这次战争中,与我们的曾经的一个朋友展开了。而结局就是始终摆在那里。战争需要分出胜负与输赢的关系的。”
    面对很多人的无休止的争论,把我们说成是那场战争中的获胜者。这是错误的但是同时也是包含了正确因素。把中国说成最大的失败者,这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同时也带有正确含义。
    战争的胜负我个人观点应该从他的2个角度出发来思考的胜负关系。首先是战略企图与图谋。其次是战术作战的能力与体现。在这里我们先要来驳斥一下所谓“伤亡胜负论断”韩战中,我们拥有的先进武器,是中国军队当时情况下不可能想象的。但是在实际作战中,我们并没有那么超前的歼灭与俘获他们很多。而他们的内部自身矛盾造成了高达45%非作战减员情况。则在后期中国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
    我们与他们的伤亡比例按照数字统计,公平说只有1:3-1:4左右。而我们自己的军事报告声称高达1:10。这是很不切合实际。战后撤退回国的中国军队约有38-41万。而当时分拨次参战的中国军队总数约有100万。而我们大约俘获他们约有12-18万战俘。因此他们的伤亡总数约在26-23万人。总计约占53%部队损失。而我军确切伤亡总数应该小于8万人。因此可以推断1:3到 1:4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我们就是因此成为胜利者。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全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与人民伤亡总数约有1.2亿。而法西斯轴心国以及服从国军民伤亡总数2300万。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当时损失平民与军队总和为960万。而同盟国是3210万。如果按照伤亡大小判断胜负。那么失败的绝对不是希特勒。
    战争要区分来看待。首先是战略上。我们当时进入半岛与金日成军队开战。主要战略企图是我们要全部消灭朝鲜军队。维系韩国军队的武装与政权建设。而在后阶段,由于麦克将军的神勇的,我们的军队作战效果取得了飞跃。我们已经占领了平壤。而且在仁川以北地区合围并且歼灭了55万朝鲜军队。因此,战略目标我们发生了变化。改变了维持现状的原定部署。改为消灭金日成的北朝鲜政权。在靠近中国边境鸭绿江附近的地区。我们却突然遭遇了世界上另外一个当时的陆地军事强国中国的武装干涉。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根本没有任何思维余地。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有1000个理由认为毛是不敢出兵对抗的。
    因此,我们的战略上出现的美国自建国以后从没有的失利。我们开始节节后退。而南朝鲜军队作为后卫阻击部队。他们根本进不到自己的职责。他们跑得速度比我们要快很多。但是,我们后退到38度线后,我们不再后撤。因为这里到达了我们承受的底线。失去这里我们不在乎对华使用核武器。而中国也是深刻明确这一点的含义的。而中国的主导战略思维是“保护与维持”他们并不打算在那个时期帮助总体倾向斯大林的金日成完成统一。这对于中国当时时局是十分不利的。
    而随着我们空军优势不断加强。他们的后方补给出现极大困难。因此,中国就此考虑停止战争。而这恰好复合我们的初期战略定位“维系韩国政权”。因此。我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在随后发生了反复。这主要由于个别领导者如李成万的主观臆断造成的。
    因此,在战略角度上,我们与中国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我们扼制了北朝鲜军队对韩国的入侵局面。把它赶回去了。而中国为了维护他们的边境把我们从鸭绿江边驱赶回来。并且界定在38度线。他们也是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的。因此,战略角度上我们谁都不是失败者。
    但是,战术角度上,我们的确失去了这场战争。我们的部队在先期遭受了中国形式的“闪击战”的快速打击。在中后期由于多次指导性失误。使得我们出现了很大的不利局面。他们的作战能力完全使得我们震惊了。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支曾经被前中国国民政府军驱赶到无人区的军队具有如此的凶悍的作战能力。
    战术上我们与他们必有一个失败者。否则双方战略目标就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我们早期对待朝鲜军队,我们是胜利者。而后期在面对中国军队下,我们确实是失败者。因为我们当时必须后退。否则就会有遭受被大批伏击歼灭的可能。这是战争环境的须要的。也是我必须认清的。而在战争后期,中国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当时他的国内经济处于刚刚开始的战后恢复阶段。不可能与我们这样的国家相比。因此,选择最后和谈,尽快结束战争是他必须选择。
    而这些恰恰是中国毛在后期再一次开罪那位赤色魔王斯大林先生的地方。斯大林前阶段不愿意与我们开战。开战后派遣空军也是秘密的进行。不敢对外声言。首先他考虑的并不是。
    这里。而是它在欧洲那些子民。而在后期,中国军队取得了明显战术优势上,斯大林绝对不会顾忌中国军队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的。他多次密电毛希望把我们赶出朝鲜半岛。但是,毛并不是前东欧那些无脑的共产党领导者。他的战略与战术运用是十分精妙的。因此,中国没有听从斯大林的安排。主动与我们和谈解决。这是我们非常愿意的。因为,当时的处境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十分难以承受的。我们一线部队战损较大。士气不佳。而二线补充军队困乏在欧洲。因此,果断结束战争不给苏联在欧洲有机会。这是我们的意愿。
    如果按照最普通的数学恒等式来看,战略上我们与他们1:1可以抹掉。战术上他们1:0。
    我门失利了。实际上是很简单的等式。但是谁都不愿意或者没有办法在我们刚刚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去直接面对在亚州这个小岛上的失利。
    而斯大林可以说他最为悲惨的是,首先前期他没有敢于直接出来来维护他所建立的赤色世界的权威的。面对我们的联军,他怯懦了。这给了欧洲前共产主义国家内一个震撼。而中期他看到中国可能给他带来好处。因此,秘密派遣了作战空军。以便在中国一旦获胜以后,可以有值得炫耀的价值。后期,他希望中国把我们赶下海。实际上是叫中国与我们死拼。而铲除中国这个具有未来发展军事潜力的国家。当时的中国常备军400-500万人。其中25%来到这里。而中国如果要在那里与我们对决也就是驱赶我们出韩国,就必须在调集他国内剩余的至少50%的军队。也就是说届时中国境内只剩下不足200万军队。毛是不可能答应。他知道那时他是一支极端落后的武装,一旦在失去数量的优势。那么他会如何?
    而斯大林的最后还是没有达到目标。而他的造就安排好的谈判专家团。也几乎没有排上用途。因为,我们只愿意与我们的真正对手交谈而不是胆小鬼。所以前苏联在那次作战中,几乎什么也没有拿走什么也没得到。早期的面子他失去了。中期的底盘落空了。后期的独霸朝鲜。美梦破灭在毛的英明下。他自然不会把中国在看作是自己的“红色奴隶”。因此,后来的中苏恶交。就很明显说明了。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546